儿童尿动力学检查
点击上方蓝字获取更多肾脏病相关知识噢!
尿动力学检查是评估下尿路功能状态最可靠的方法,能为各种排尿功能异常诊断、临床制定正确治疗方案和客观评估疾病转归情况提供客观依据。
1检查方法
排尿日记:所有怀疑排尿障碍的患儿需要进一步提供膀胱尿道功能信息者均推荐使用(婴幼儿需要家长配合)。尤其适用于排尿功能异常合并有神经系统疾病或损伤者。
泌尿系统超声:需要了解膀胱形态、膀胱壁厚度、残余尿量及肾脏形态及其与排尿异常的相关性时推荐使用。
尿流率:所有怀疑排尿异常者能配合检查患儿均推荐使用。一般用于排尿异常的初筛。
尿流率+泌尿系超声检查:所有怀疑排尿异常的患儿均推荐使用。尿流率和残余尿联合测定能够更深入的了解排尿功能以及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之间的协调功能。
尿流率+肌电图:怀疑逼尿肌与外括约肌不协调者推荐使用。
压力/流率:怀疑逼尿肌功能受损或随访逼尿肌功能恢复情况时推荐使用。
能配合者推荐首选尿流率和超声测定残余尿等无创尿动力学检查。对不明原因的残余尿增多、各种难治性排尿异常推荐行有创尿动力学检查。
2尿动力学检查适应症
不明原因的残余尿量增加。
明确逼尿肌功能,如逼尿肌不稳或过度活动、逼尿肌无收缩和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等。
明确膀胱功能紊乱对上尿路的影响。
明确膀胱功能和形态改变与膀胱输尿管反流、漏尿或尿失禁之间的关系。
明确膀胱功能紊乱和神经源性异常或损伤(脊柱裂、脊髓损伤、脑损伤等)与其他疾病,如糖尿病、脊髓硬化、尿道瓣膜等之间的关系。
骨盆和下尿路手术及其他治疗结果的随访等。
3尿动力学检查的常见疾病
神经源性膀胱:常见原因有脊髓脊膜膨出、隐性脊柱裂、骶骨发育不全、肛门闭锁、伴有脊柱发育异常的泄殖腔发育畸形、脊柱外伤和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如脑瘫等。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
排尿功能紊乱:如膀胱过度活动综合征、膀胱活动性低下、膀胱出口梗阻和排尿延迟。
膀胱输尿管反流。
尿失禁:区分尿失禁的原因,如膀胱过度活动、尿道括约肌功能不全或神经源性膀胱。
反复尿路感染。
膀胱出口梗阻和下尿路综合征拒绝常规检查者。
4尿动力学检查前的准备
肠道或直肠准备。
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排尿日记。
超声评估上尿路。
尿流率测定:为下一步进行侵入性尿动力学检查提供依据。
尽可能说服患儿配合检查。
如果患儿过于恐惧,可以使用镇静剂(非麻醉剂)。
膀胱植入多囊或带有微型传感器的尿动力学检查测压管前鼓励患儿进行自由排尿测定尿流率。尿道使用利多卡因软膏或滴入利多卡因溶液行局部麻醉有助于顺利插管。
5儿童尿动力学检查的注意事项
测压管放入膀胱后,可将患儿抱出检查室,待恢复平静后再抱回检查,应注意以下事项:
1.玩具可以让患儿忘记检查。
2.检查期间可允许患儿喝东西、玩玩具或观看动画片等。
3.如果患儿插管时怕疼,可考虑使用镇静剂(如地西泮)、局麻药(如利多卡因软膏等)。
4.为了确保结果的可重复性,儿童一般进行2次压力流率测定。
5.较大的儿童,尤其是女孩应尽可能考虑其隐私,如排尿时适当回避等。
扫码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