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脊柱裂 > 脊柱裂护理 > 5岁的娃,每7个就有1个得了这病处理不 >
5岁的娃,每7个就有1个得了这病处理不
你一定做过这样的梦:
一泡尿憋得膀胱都要爆炸了!
可就是找不到厕所
意外发现了一个僻静无人处
按捺住内心的狂喜
赶紧扯下裤头马上“放水”
顿时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忘我境界
燃鹅,好景不长
尿完了!梦醒了!床单也湿了!!
要是你家娃常常尿床
你可别一笑而过
真有可能是病,得治!
不及时治,后果还会很严重哦~
10岁娃天天尿床,几年都没睡过好觉
刚被叫号,一名中年女子就冲进了诊室,后面跟着一个低着头、红着脸的小女孩。关上门后,中年女子开始小声地“吐苦水”,小女孩则始终一言不发。
原来,她是带侄女小兰(化名)来看病。孩子从小就有尿床的习惯,原以为大一些就会好,没想到现在她10岁了还是天天尿床,有时一晚上还几次。
为此,每天晚上8点后,家人就会要求她“只出不进”:只能排尿,不能喝水;晚上,他们还会定闹钟,到点就叫小兰起床尿尿。
不过,这些办法都没有用,晚上她还是会“画地图”。换衣服、换床单、换被套,搞完一轮,一家人睡意也没了。
烦归烦小兰的爸妈却没当回事总是觉得“孩子再大一些,就不会这样了”细心的姑姑却不这么认为小兰的姑姑:
以前我侄女是一个活波可爱、人见人爱的小姑娘,可最近发现她变了,不爱与人交流、自卑、发脾气、性格孤僻。而且尿床后身体湿冷,抵抗力低,最近老是发烧感冒。我想肯定跟尿床有关,医生你可要帮帮她.....
听完小兰姑姑“倒苦水”,医生给她派了个“任务”:写排尿日记!这个日记必须连写7天,每天晚上要记录下孩子睡觉的时间、起床的时间、是否尿床、当晚尿量等等,以便医生评估孩子的情况。排尿日记显示——
小兰每晚夜间总尿量约ml(正常10岁孩子夜间总尿量约ml),有明显的夜间多尿症状。结合尿常规、肾脏超声等辅助检查后,医生给出了诊断:
原发性遗尿症原来,小兰这10年尿床的“老毛病”,真的是病!经过医生的精心治疗,6个月后,她彻底摆脱了遗尿症。找回自信的她,不仅身体好了很多,脸上也有灿烂的笑容,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进步。一家人也终于能睡个好觉了。一个幼儿园大班,遗尿症孩子可能就有五六个
尿床看似是个小事,其实不然。
一般情况下,孩子在3-4岁开始会控制排尿。如果5岁以上的孩子,每周夜间尿床2次以上,且持续3个月以上,那就不太妙了。这是遗尿症。
年发布的《中国儿童和青少年遗尿症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5岁儿童遗尿症发病率为15%~20%。这意味着,每30人的幼儿园大班里,大概就有5—6个孩子有尿床的问题。
虽然随着年龄增长,一些患儿尿床的问题会自然消退,但仍有1%~2%的患儿症状持续到成人,而且遗尿的严重程度随年龄的增长而加重。
曾有一位30岁上下的妈妈带着6岁的女儿,医院的遗尿义诊活动。妈妈吞吞吐吐地说,她自己从小就尿床,成人以后尿床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很担心母女俩一辈子都会这样。
遗尿症是什么原因导致的?1、尿床有遗传因素,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男孩中,孩子的父亲小时候也往往尿床,这种情况引起的尿床,有时到青春期才自愈。2、引起尿床的疾病主要有:蛲虫症(虫体对尿道口的刺激)、尿路感染、肾脏疾患、尿道口局部炎症、脊柱裂、脊髓损伤、骶部神经功能障碍、癫痫、大脑发育不全、膀胱容积过小等等,但因病引起的遗尿只占很小的比例。绝大多数孩子的尿床与精神因素、卫生习惯、环境因素等有关。3、引起尿床的精神因素有:孩子入睡前玩得太累或兴奋过度;孩子曾受了惊吓甚至是害怕尿床受到责骂等。4、引起尿床的不良卫生习惯有:父母照顾不周;没有给孩子进行及时的排尿训练如长期使用一次性尿布,孩子对排尿的行为没有敏感的反应;孩子的内裤太紧、局部没有清洗尿渍刺激等。5、引起尿床的环境因素有:突然换新环境;气候变化如寒冷等。此外,孩子入睡前饮水过多;吃了西瓜等含水量多又有利尿作用的水果;父母在孩子夜间有便意时没有及时把尿等都会造成孩子尿床。
尿床对孩子的伤害,仅次于父母离婚和吵架
调查显示,近4成家长因为孩子尿床而责骂过孩子,但只有不到20%的家长带孩子就医。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就是尿个床,根本不算事儿。
错!对于8-16岁儿童来说,尿床是第三大创伤性事件,仅次于父母离婚和吵架。
尿床不仅会严重影响患儿自尊心与自信心,还会引起注意力不集中、焦躁、多动孤僻等心理异常。
此外,长期夜间遗尿常常给患儿及家庭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影响患儿夜间睡眠,使得患儿不敢参与过夜的集体活动,并产生自卑心理,导致性格内向。
在这里,医生要提醒家长们注意:
年龄越大,遗尿症越难治
孩子得了这病
不仅得治,还得及早治,
否则会影响孩子一生
孩子尿床,如何防治?
1、带孩子看医生。如果从来不尿床的孩子突然开始尿床,家长应该带孩子看医生,做必要的检查。突然尿床应当警惕泌尿系统感染、糖尿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危险。睡眠呼吸暂停也可能是孩子尿床的罪魁祸首。
2、与孩子好好谈谈。多项研究发现,很多尿床的孩子觉得自己应该能够控制的事情却发生了“失控”,因而自尊受挫,自责难过。这时候,家长应该好好和孩子谈谈,帮助和鼓励他提高自信。
3、切勿惩罚。孩子尿床并非故意,惩罚孩子无济于事。
4、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