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裂是什么
脊柱裂又称脊椎裂,指骨性椎弓缺欠,如椎弓两侧未能融合连结或椎弓缺如。最常见于下腰椎或上部骶骨。其病因一般为先天性胚胎中叶发育不全所产生的脊椎畸形。
该病主要分为隐性脊柱裂及囊性脊柱裂两种。前者多无明显症状,少数患者局部皮肤见稀疏短毛或浓厚丛生长毛,或伴有皮肤色素沉着斑,或皮下脂肪瘤,或皮肤凹陷,或皮肤瘘管,或合并血管瘤等多种表现。甚者有神经根压迫症状则表现为病变水平以下肢体的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皮温低下,发绀,足部或臀部溃疡,高足弓,爪行足以及足内、外翻等。若有括约肌功能失调则出现遗尿症,尿失禁,尿潴留,大便困难或控制不良等;后者则见背部中线有一囊性肿物,可随年龄增长而增大,基底部可触及缺损。当哭笑或用力咳嗽时则会增大。当脊髓膨出压迫神经时同样可出现肢体感觉、运动或括约肌功能障碍。有的患儿合并脑积水、唇裂、腭裂及手足畸形等。
治疗上,如隐性脊柱裂无症状或仅有皮肤异常,则不需治疗;如有神经受压症状,则可用针灸、理疗、中药、神经营养药和血管扩张药等对症治疗;受压严重则需性椎板切除、瘢痕切除、神经松解、纤维粘连带切除等手术治疗;囊性脊柱裂则需在切除囊壁,神经松解的基础上,修补软组织缺损,改善术后神经功能避免膨出部破裂和继发感染。
如有出现以上症状,医院寻求专科医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