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你如何解决小儿尿床

遗尿是指3岁以上的小儿不能自主控制排尿,经常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证。婴幼儿时期,排尿的自控能力尚未形成,学龄儿童玩耍过度偶然发生遗尿,均非病态。年龄超过3岁,特别是5岁以上的儿童,睡中经常遗尿,轻者数日一次,重者可一夜数次,则为病态,方称遗尿证。本病发病男孩高于女孩,部分有明显的家族史,严重者可产生自卑感,影响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本病病位在肾与膀胱,以肾气不足,膀胱虚寒为多见,也可与脾肺气虚,心肾失交,肝经湿热有关。此外,也有因小儿缺少教育,未养成夜间主动起床排尿的习惯,久之形成习惯性遗尿。

1诊断要点

  ①发病年龄在3周岁以上,频频遗尿,或5周岁以上,仍经常遗尿。

  ②睡眠较深,不易唤醒,每夜或隔数日发生尿床,甚则每夜遗尿数次者。

  ③尿常规及尿培养无异常发现。

  市X线检查,部分患儿可发现隐性脊柱裂,或做泌尿道造影可见畸形。

2辩证论治

1、肾气不固

证候:睡中经常遗尿,甚者一夜数次,小便清长,醒后方觉,神疲乏力,面白肢冷,腰腿酸软,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温补肾阳,固涩小便。

方药:菟丝子散加减

2、肺脾气虚

证候:睡中遗尿,白天尿频,易感冒,少气懒言,神倦乏力,面色少华,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治法:益气健脾,培元固涩。

方药:补中益气汤合缩泉丸加减。

3、肝经湿热

证候:睡中小便自遗,溲黄短赤,尿味骚臭,性情急躁易怒,夜梦纷纭,或睡间磨牙,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泻肝热,利湿止遗。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3中医特色疗法

1、针灸特色疗法

①毫针刺法:取关元,中极,肾俞,膀胱俞,太溪,针刺补法,灸关元、大敦,用于肾气不固证;取气海、太渊、三阴交、足三里、次髎、百会,针刺补法,灸足三里、百会,用于脾肺气虚证。

②水针疗法:取次髎、三阴交,用1%普鲁卡因穴位注射,每穴1ml,二穴交替使用,隔日一次,用于遗尿个证。

③艾灸疗法:主穴取中极,膀胱俞、肾俞。配穴取肺腧、脾俞,或心俞、至阳、中极。以无烟艾灸条温和灸,背部腧穴以温灸器灸,每日一次,用于遗尿虚证。

④腧穴敷贴疗法:用益智仁15g、远志10g、石菖蒲10g、覆盆子15g、吴茱萸15g、白果5g、五味子10g,细末,用醋调成糊膏状制成遗尿贴直径1cm大小,外敷贴于双涌泉穴和关元穴,用于遗尿肾气不固证。

2、推拿特色疗法

1.肾气不足:补肾经次,推三关次,揉外劳宫次,揉肾顶次,揉丹田次,按揉肾俞50次,擦腰骶部次,按揉三阴交50次。

2.脾肺肾虚:补脾经次,补肾经次,补肺经次,推三关次,揉外劳宫次,揉百会次,揉丹田次,揉肾俞次,擦腰骶部次,按揉三阴交50次。食少便溏加揉板门次,揉足三里50次、补大肠次、捏脊3-5遍。

3.肝经郁热:清肝经次,清心经次,清小肠次,捣小天心5次,分手阴阳次,推箕门次,补肾经次,揉上马次,揉三阴交50次,揉涌泉50次。小便色黄、尿频加清补肾经次。

4预防与保健

1、起居有常

●小儿的生活,饮食起居保持一定的规律,自幼儿开始培养按时和睡前排尿的良好习惯。

●最好能坚持睡午觉,避免孩子过度疲劳及精神紧张,以免夜间睡的太熟,不易被大人唤醒起床小便。

2、饮食有节

●饮食宜每餐定时、定量、少盐易消化富于营养。

●忌多盐、糖和生冷食物,忌玉米,薏苡仁、赤小豆、鲤鱼、西瓜等。这些食物因味甘淡,利尿作用明显,可加重遗尿病情。

3、常备食疗

●补肾壮阳,固精止遗:韭菜籽粥,将韭菜籽研细末。以来熬粥,空腹食用

●固肾涩精,补脾止泄:芡实茯苓莲子粥;芡实、粳米各30g,茯苓10g,莲子15g。共研细末,每日一次连用10天为一个疗程。

●补益肝肾、涩精敛汗:山萸肉粥;山萸、梗米、先将山萸洗净,去核与梗米同煮粥,将成时加入白糖稍煮即可。

中华地大物博,中医传承精髓。









































贵阳白癜风治疗中心
北京中科白癜风出席健康中国公益盛典



转载请注明:http://www.gogkl.com/wacs/9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