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脊柱裂 > 脊柱裂护理 > 人世间金月姬生前拒绝和亲家相见,临死 >
人世间金月姬生前拒绝和亲家相见,临死
在女儿郝冬梅的婚姻问题上,金月姬一直心存抵触。对于女儿选择嫁给“光子片”之子周秉义,金月姬在未见面前就曾严厉训斥,认为女儿放弃了应有的择偶底线。她认为女儿曾经受家庭牵连吃苦,但坚强的她应该能挺过来,而且可以选择更好的人家。金月姬甚至直接对冬梅表示,如果女婿平庸,她不会反对女儿离婚。
不过,在见过周秉义后,金月姬的态度有了很大转变,认可了这个女婿。虽然周秉义与省长千金结婚,但两家亲家从未见面,因为金月姬只承认周秉义这个女婿,并不想与周家结亲。在小说结尾处,作家梁晓声总结道:婚姻关系中缘分起到了作用,而这缘分是由家庭社会等级所决定的。周秉义和郝冬梅的婚姻便是超等级的缘分,由异常时代或郎才女貌所促成。
对于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平等相处并不容易。周秉义曾表示,傲慢是双方地位和差距的必然结果。这似乎也印证了梁晓声的观点:婚姻关系中,缘分确实起到了作用,而这缘分又与家庭的社会等级紧密相连。在《人世间》中,周父的突然离世,让双方的关系陷入了一种微妙的僵持状态。金月姬,这个一度让周家人感到仰望的角色,在周父的葬礼上并未出现。她借口身体多病,又觉得光字片不好进车,所以并没有亲自前来,甚至最终也没有送来承诺的花圈。这种冷漠和傲慢,像是一阵冷风,让周家人感到寒心。
周家人与金月姬之间的关系始终疏离。除了周玥和周蓉曾与金月姬有过短暂的相处,其他人从未踏入过郝家的门,也未曾真正领略过金月姬的为人。即使是一向听从哥哥秉义的秉昆,在遇到问题时,他也从未向金月姬寻求帮助,而是选择去找地位和实力都不如她的人帮忙。
金月姬是一个经历过风风雨雨的老革命,她的一生充满了起伏和变化。她对人对事的戒备心极强,几乎到了只信任自己圈子的地步。这种高度的政治敏感和精明确实使她在生活中走得更加稳健,但也使她失去了对人情味的体验和理解。
然而,晚年的金月姬开始对自己的生活有所反思。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决定摒弃过去的冷漠,将最后一次向组织提出要求的机会,给了从未谋面的周秉昆。那时,周秉昆正因与骆士宾的抚养权纠纷而身陷囹圄。在一次激烈的争执中,他失手将骆士宾推下二楼。尽管骆士宾并未立即死亡,但头部着地的重伤最终还是夺走了他的生命。
周秉昆在狱中得知这一消息时,他的内心深受震动。他在矛盾和懊悔中度过了一夜又一夜。在那次不幸的事故中,周秉昆的心里十分清楚,他是在下落的过程中受伤,而骆士宾则不幸头部先着地。尽管有人报警并医院,但医生诊断为严重脑震荡和脊柱裂伤,骆士宾昏迷多日后被判定可能成为植物人。
这或许是上天对骆士宾的惩罚,他这一生坏事做尽,老来还要受如此折磨。虽然最后老天还是网开一面,没有让他死亡,但也让骆士宾受尽了折磨。而对于周秉昆来说,这一年多的牢狱生活让他有了很大的改变。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过去,思考自己的人生道路和选择。他开始意识到,人生不仅仅是追求物质和地位,更重要的是人性和情感。骆士宾的年轻漂亮的妻子通过律师告诉法官,她不会与周秉昆继续争夺周楠这个儿子的抚养权。尽管被判了十五年监禁,周秉昆却倍感欣慰,因为这意味着再没人和他争夺郑娟和周楠。他明白自己对骆士宾造成了实质性伤害,因此欣然接受了判决。
然而,出乎周秉昆的意料,骆士宾竟然摔死了。这个善良的人对骆士宾虽然心存恨意,但对他的死亡一时间还是无法接受。他担忧骆士宾的死会让自己的刑期增加,原本的十五年刑期因为良好的表现和发挥自己的曲艺特长,丰富狱中生活,已经减为十二年。
周秉昆渴望早日出狱,与郑娟和儿子们团聚。这种渴望让他连续数日精神恍惚,几乎崩溃。幸好水自流告诉他,骆士宾的妻子曾珊并不打算增加周秉昆的刑期。当水自流离开后,周秉昆高兴得想唱歌,世上唯一想夺走他一个儿子的人已经死去,这无疑是一件大喜事。
另一方面,金月姬一直在暗中帮助周秉昆。自从周志刚过世后,周家与金月姬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周秉昆曾对曲秀珍说:“两家亲戚门不当户不对,我家人都不愿往我嫂子家走动。对我来说,您比我的嫂子还要亲近。”
在原著中,周秉昆搬进带门斗的俄式洋房后,偶然遇到了金月姬。当时,金月姬坐在轮椅上,由小保姆推着。周秉昆打量了她一眼,从她高贵的气质中发现了似曾相识的东西。他意识到金月姬是嫂子的母亲。原著中详细描述了金月姬的外貌:她衣着整洁,黑白参半的头发齐根剪得溜直,一丝不乱。脸上的皮肤细嫩,气色很好,看上去极其高贵。
周秉昆想到了恩人曲秀珍老太太,他觉得两位气质截然不同的老太太脸上有一种共同的东西。这种东西让他们想起自己的母亲和郑娟的母亲。在周秉昆的眼中,春燕的母亲和那些哥们儿的母亲脸上从未展现过的一种特殊气质,那是一种深沉的、自豪的,且带着贵族般尊贵的气息。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尾随一辆轮椅,知道了嫂子家的住址,但他始终没有踏入那个院子。即使在俄式洋房被收回的时候,他也只是让警卫员帮忙叫出了哥哥周秉义。
冬梅和周秉义一生无儿无女,金月姬虽然不喜欢热闹,但随着年纪的增长,她开始感受到孤独。她反思了自己过去的无情无义,看着周秉昆频繁出入曲秀珍家,她遗憾地表示,自己因为那十年的隔离留下了后遗症,人多时会让她血压升高。她承认,最初听到女儿的丈夫来自光字片区时,她感到非常担忧,害怕亲家会带来麻烦。因此,他们两家几乎断绝了往来。
金月姬反思了自己的行为,她承认这样做过于冷漠和无情。他们这些人原本是为了人民而奋斗,口口声声为人民服务,但现在却似乎害怕与普通百姓结亲。她意识到自己的傲慢和自私,并决定在晚年弥补这个遗憾。当周秉昆入狱时,金月姬并没有疏远他,反而一直在暗中帮助他。周秉昆在狱中受到了相当好的待遇,这得益于他的人品过硬,以及一位神秘人物的帮助。这位神秘人物利用自己的关系向狱方打招呼,为周秉昆的改造和减刑争取了机会。周秉昆曾怀疑这位神秘人物是曲秀珍,但被前来探望的曲秀珍否定。曲秀珍告诉周秉昆要好好改造,争取减刑,不要指望靠什么歪门邪道提前出狱。
出狱后,周秉昆一直不知道这位神秘人物是谁,显然金月姬想做“无名英雄”,并不想让他知道。直到蔡晓光从护士口中偶然得知,金月姬为周秉昆所做的一切。原来,真正发挥作用的关键人物,其实是郝冬梅的妈妈。金月姬在临终前为周秉昆“求情”,借助省市领导探望的机会,提到了周秉昆的事。
金月姬病重,料到自己不久于世,她认为如果是干部家与干部家成了亲家,就会有权力互用的情况。但她认为自己对组织提出一点点个人要求并不过分,为秉昆争取的减刑是“势在必得”,不容反驳。交代完这个遗愿后,金月姬很快就去世了。周秉昆未能亲眼见到老太太的最后一面,周秉义和郝冬梅也选择不向他透露这一情况,尽量减少他的精神负担。郝冬梅甚至在与周秉昆会面时,特意摘下臂弯的黑纱,显示出她细致入微的体贴。然而,两家之间的心结始终让蔡晓光忧心忡忡,他决定告知周秉昆实情。他解释说,老太太的举动意义重大,表明她在临终前已经从心底承认了周家。
然而,周秉昆对此并不领情,认为老太太的举动只是为了让他早日出狱,而没有考虑到他父母在世时如果能与老太太相见,将会是他更深的感激。儿子周聪打断了父亲的话,提醒他爷爷在处理亲家关系时也从未主动。事实上,周家和郝家之间的“疙瘩”,源于两家的“端着”,导致了长期的互不往来。
在听了儿子和蔡晓光的劝慰后,周秉昆终于解开了心结,前往金月姬的墓前祭拜。时隔多年,在双方的父母都已过世后,两家人终于实现了真正的“认亲”。
《人世间》以直接和真实的方式描绘了阶层与阶层之间的差距、误解和渐行渐远。金月姬是一个非凡的女人,她的可贵之处在于她能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勇于改正和付诸行动。她曾对周家持有偏见,担心穷亲戚会带来麻烦;但在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后(这也是权贵阶层普遍存在的问题),她能够放下架子去弥补和纠偏。临终前,她明白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并不是靠金钱和权力来维系,而是需要“人情味儿”才能更长久、更真诚。
然而,我们也必须承认,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所带来的矛盾和冲突,不仅仅体现在生活上,更体现在精神上。正如梁晓声先生所描绘的,郝冬梅和周秉义的婚姻仿佛两辆在各自轨道上前行的列车。突然间,扳道工随意转动了道岔,使这两辆车在一段漫长的时间里并行前行。然而,他们终究还是要回到各自的轨道上,各自继续他们的旅程。这个比喻形象地揭示了婚姻的真谛:尽管夫妻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相互扶持,但彼此的个性和人生道路终究是不同的,有时候需要分开,各自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