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脊柱裂 > 脊柱裂治疗 > 苦涩的ldquo免费午餐rdquo >
苦涩的ldquo免费午餐rdquo
这是电视人年特稿策划的第6篇
作品系级学生课程作业
全文共字
让我们共同走进老年人的“保健”困境
近年来,不法商贩向老年人推销按摩油、按摩椅、新型保健仪器等保健商品,名为为老年人提供免费保健体验,实则售卖保健产品的事件屡见不鲜。
这些保健商品大多没有批准文号、说明书,且来路不明,无法对消费者的治疗和健康提供安全保障。此外,由于缺少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的资质证明,这些所谓的“保健专家”往往都不具备从业的基本条件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储备。
产品杂、宣传多、市场乱、追查难——保健食品和保健用品俨然成为了中老年群体上当受骗的重灾区。但是目前,由于诸多现实因素的制约,老年人在体验免费保健、进行保健品消费时的权益很难得到保障。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12月18日,星期五的早上8点,67岁的张英香没有像往常一样买完菜去做早操,而是乘出租车到达了位于新医院。
“师傅,不好意思,给您添麻烦了,能不能下车来扶我一下?”张英香一边把找回的零钱和发票装进口袋,一边小声地说。
“老太太这是闪着腰了吧,自己在家干活儿得注意着点儿啊!”出租车司机梁国说,“来,我扶您。”
因为难忍的腰痛,现在一个简单的下车动作,对张英香来说都无比艰难——她用右手抓着出租车车顶上的把手,用左手托住自己的腰,在用脚试探着点地的同时慢慢地挪动屁股。花了半分钟的功夫,张英香才转过身,把脚落到了马路上。接着,她用右手抓着梁师傅的胳膊,另一只手仍是托着腰,慢慢地站了起来。
从医院南门走到急诊5分钟的路程,张英香却足足走了15分钟。不到九点的时候,医院门口的保安王力发就看到一个穿着黑色棉袄的老太太扶着腰在出车口的地方站着。他怕老太太被车撞,便把张英香引到了旁边办理就诊卡的房檐底下。
张英香不是不知道急诊的位置,三年前因为脚踝骨医院。但腰部的疼痛让她不得不走几步就停下来休息。“我就害怕,我怕我走的时候一不小心,腰再来个二次伤害,所以我每走几步就停下来揉揉腰。你说我这腰要是再跟前两天按摩似的,再“嘎巴”响一声,那可就严重了,万一瘫痪了怎么办。”张医院就诊时的想法。
“您别害怕,不会瘫的。刚才看了,您还是能弯腰和后仰的。但是以疼痛程度来看,可能是伤到骨头了,您先去做个核磁,一会儿我们看看结果。”脊柱科的李医生说。
听到“不会瘫”三个字,张英香长舒了一口气。在谢过大夫后,张英香又如同刚刚走来急诊室那样扶着自己的腰缓缓走出了诊室。
急诊大厅里本就不多的临时座椅上坐满了人,张英香只能暂时扶着腰靠在护士站旁边的墙上等待核磁共振的结果。由于两个女儿都在美国工作,丈夫在4年前去世,除了逢年过节,其余时间里,张英香都是一个人生活。正因如此,张英香很害怕自己生病,“我可不敢生病,这一病,上医院,都得自己一个人。所以平常就得注意好好保养。”
为了保证身体健康,张英香平常很注意饮食和日常锻炼。每天早上买菜后,张英香都要去小区门口的街心花园里做运动。12月16日早上,老人从安华西里地区的京客隆超市买菜出来后,发现超市门口有三个凉棚。张英香看到每个凉棚底下都有许多穿着红色马甲的人,他们正在在给老人做按摩。由于凉棚就在小区门口,凉棚底下还有不少张英香的街坊邻居。
每个凉棚上都挂着一个红色的横幅,上面赫然写着醒目的广告语“养生按摩,疏通经络,排毒养颜,强身健体”。“我当时就看准了那个‘疏通经络’,我就觉得应该挺好。电视上老说经络通了,就没病了。再加上我一看你静奶奶也在,我就去做了。”张英香回忆。
“静奶奶”本名李侨静,住在安华西里三区17号楼。17号楼就在张英香所住的20号楼对面,因此两人关系很好。“那个按摩是免费的,我看体验的人很多,我就说试试,反正不要钱。”李侨静说,“也不能说按得有多好,但至少不难受。那些工作人员说按了好,说是按摩能强身健体。他们用的那个按摩油也挺香的,我还买了一瓶。”
可是张英香的按摩体验却没有那么好。
“这不冬天了吗,我想着收拾收拾屋子。结果可能是累着了,我就想让他们给我揉揉腰,放松放松。反正免费。”张英香在等待核磁结果时对记者说,“可是他们也太吓人了,我趴在那个软垫子上,他们是拿脚踩你的腰,那哪儿行啊。前两下我还没觉得疼,可也就过了两分钟,我就听见我这腰响了一声。挺明显的!我都听见了!”
张英香听到的响声确实是骨头的声音,而且,是骨折的声音。
李医生给腰部压缩性骨折的张英香提供了两个选择:在腰部围上一种俗称“腰封”的起固定、支撑作用的医用绷带,同时在家静卧三个月,或是接受一种名为椎骨扩张球囊术的脊柱外科手术。
“真是越怕病越得病,居然按摩还按出病来了。我这一个人怎么可能做手术啊,还得请护工、麻烦亲戚。再说了这手术费就要多少呢。”张英香在诊室门口懊恼地说到。
与张英香一样,在这个寒冷的早上因为免费保健医院看病的,还有78岁的陈整战,只不过这位老爷子看的是门诊。
陈整战家住在德胜门阳光丽景小区。五天前,他在小区南门门口一个名为“阳光保健站”的临时理疗所体验了一次免费艾灸治疗,并花费元购入了烧艾的相关器具,不料用过几天后发现背部烧艾处出现了许多红斑。
烧伤科的宁医生表示,老人背部泛红的部位属于一级轻度烧伤,老人需要立即停止艾灸治疗,并且坚持用药、换药,让皮肤表层慢慢自主修复。
停止艾灸治疗,意味着陈整战花费的元打了水漂。但老人却没有过多地纠结:“没关系,就当块钱是学费了,吃一堑长一智。再说,这看病也没花多少钱吗不是。”因为有医保,陈整战本次看病总共只花费了36.2元。
但相比之下,张英香的花费却多了不少。单是做核磁共振检查,就花费了张英香元。
“我算是明白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看看,我做个免费按摩,结果骨折了,看次病就花了一千多,这还不算几个月之后复查什么的。这个免费体验就是不可信,花了我这么多钱。得亏有两个方法,我在家静养还能省点儿钱。”张英香一边说一边艰难地坐上了出粗车。
“根本找不到他们的”
回到家躺在床上的那一刻,张英香忽然意识到事情没有她原本想得那么简单。“我躺在床上,想喝口水,可杯子在厨房。我起来一趟太麻烦了,腰也疼,我一个人生活根本不可能。”张英香无奈地说。于是,为了保持自己的正常生活起居,张英香决定请一个保姆。
在邻居敬艾的介绍下,张英香仅仅用了两天就找到了一个价格公道的资深保姆。但即使价格公道、又是熟人介绍,张英香一个月也需要支付给保姆牛玉双元,而且这个费用在春节期间还要上涨。
除了签订基本的合同,张英香和牛玉双还达成了一个特殊“协议”:牛玉双不需要做早饭、收拾早上的碗筷,但是作为补偿,牛玉双需要去小区门口蹲点。“毕竟冬天也冷,我也不好意思让人家站那么久,所以我就说我来做早饭作为补偿。”张英香说,“我就是为了找到那群人,他们至少要给我个说法,他们给我踩坏了不说,我又额外花了这么多的钱。”
自从牛玉双答应张英香的请求后,每天九点她都会准时出现在京客隆超市门口,并在那里等候一个半小时。为了不错过任何一个人,牛玉双还特地带上了一副眼镜。可天气一天天冷起来,牛玉双却始终没有再看到张英香所描述的凉棚。
事情的转折出现在12月27日下午一点半。牛玉双安排张英香躺下午睡后,便拎着一个帆布袋去京客隆买菜。刚到京客隆前面的马路口,牛玉双便远远地看见了一个穿着红色马甲正在吃面包的年轻男孩。为了不认错人,牛玉双又走近了几步。她发现那个男孩带着一个红色的帽子,帽子上有一排黄色的字——完全符合张英香的描述。
“我当时赶紧往前走,我就想找他评评理,看看他们现在是不是还在害人。可谁知道,他一听我问他‘你是做按摩体验的吗,你们还做么’,就赶紧把面包扔了。他一句话都没跟我说,撒开腿就跑了。他走得太快,我也没看清他往哪个路口拐了。我根本就追不上他。现在的人,怎么都这样......”牛玉双使劲地在张英香卧室的门口跺着脚说。
听了保姆的话,张英香笑了:“跑得可真快。还没说什么就跑了,他们肯定也知道自己做的不是正经事儿,心虚。可那能怎么办呢?根本找不到他们的,只可怜我的钱了。”
家住海淀区三义庙的石富春也因为免费保健体验受伤而支出了大量医药费。去年夏天,80岁的石富春在小区门口预约了一次免费上门按摩服务。“当时他们就在小区门口支了一把大的遮阳伞,底下放了几张桌子。我看他们都穿着白大褂,还挺专业的,他们还帮人号脉呢。我觉得挺好,号完脉我还预约了一次按摩。他们挺神的,号脉完了之后还问我是不是有腰疼的毛病。真是一下就猜中了。”回忆起那些“保健专家”猜中自己有腰伤的事情,石富春至今都觉得很神奇。
但行走江湖的“保健专家”毕竟不是医生,那些穿着白大褂的人没有拿刮痧板、按摩油等用具上门,反而拿了一个半人高的按摩靠垫。没有寒暄,没有换鞋,2名穿着白大褂的“专家”走进石富春家里的第一件事就是轮流向老人推销按摩靠垫。
据石富春回忆,因为那些人反复宣称按摩靠垫可以疏通经络、放松肌肉,而且搭配踩背按摩还能根除腰椎间盘突出的毛病,所以自己就动心了。最终,石富春付给了“保健专家”元钱购买按摩靠垫,并体验了一次免费的踩背按摩。
可令石富春意外的是,按摩靠垫和踩背治疗都没有让自己的腰椎间盘突出有所好转。年冬天的时候,石富春已经无法从床上自主地坐起来。每次老人起身之前,都得先保证自己身体朝左侧卧,再用右手手掌和左胳膊肘支撑着上半身慢慢地蹭着起身。但是由于疼痛没有任何好转,且一天天加重,石富春还是选择了在年年底接受椎管扩张融合术的手术治疗。
“这一场手术,减去报销,再刨去请护工的费用,我们也花了得有小五万块钱吧。”石富春的大女儿石淼无奈地说,“医生说了,我爸这个腰不能久坐,也不能受寒冷刺激。像是什么按摩、踩背都可能会加重病情。可你说,找不着骗子,我们也没法让他们赔。家里老人病了,腰疼得厉害了,我们做子女的肯定是先带着老人看病、照顾老人,谁有时间去查监控呢?而且做完手术,距离那会儿他们来家里推销、做按摩都过去小半年了,哪里还有什么监控。更何况监控也看不清脸。肯定是找不到了。”
关于监控的问题,安华西里社区的物业经理陈子明表示,目前大多数小区的监控摄像头主要覆盖的区域是小区内部。而对于小区外部,比如像社区出口附近的超市周边地带,因为不属于物业管理范围,所以摄像头一般很难拍到相关范围内的活动。
“钱有可能追不回来”
65岁的齐清也体验过和张英香类似的免费按摩治疗。两年前,齐清曾经在社区底商的康体店里做过一次免费的手部按摩体验,并在店员的推荐下花元购买了一瓶没有任何产品标识,且味道发酸的白色按摩膏。据齐清回忆,在按摩过程中,自己曾多次感受到左手手腕有轻微的刺痛。
按摩过后,齐清手腕的疼痛并没有得到缓解。但老人却一直没有把免费按摩体验和手腕疼痛的事情告诉儿子和儿媳妇。直到一个月后,齐清的儿子林胡通出差回家,发现母亲干家务只用右手。在经过两小时和母亲耐心的交谈后,林胡通才得知真相。
“她不好意思和我们说。”林胡通很无奈,“这生病了得赶紧去看呀,手腕韧带拉伤还挺严重的呢。这一下拖一个月,不仅耽误了病情,而且那些骗子也跑了。那个康体店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关门了,我带着妈瞧完病,那儿都锁了。我们做儿女的还是挺关心父母的,父母有点什么事儿,瞒不住我们的。”
张英香也没能瞒过在美国的两个女儿。在与女儿通话时,张英香得知孩子们给自己打了生活费,便伤心地哭了起来。“这简直就是没有道理,就应该找到他,让他赔钱。怎么能踩老人的背呢?老人本来就骨质疏松了,很容易骨折,按摩师傅肯定得特别注意呀!”二女儿陈风蓝生气地喘着粗气说道。
对于母亲骨折的事情,大女儿陈风羽有不一样的看法。她表示,母亲受伤是事实,但老人自愿体验按摩也是事实,且老人没有提前告知按摩师需要注意力道,骨头响了之后也没有立即和按摩师傅沟通;在这种情况下,按摩师有极大可能会推卸责任,成功追究其法律责任的可能性应该很小。
“确实,这种情况很难办,钱有可能追不回来。现在这些所谓的保健站、康体店、理疗所往往在短期租用的居民房、搭建的屋棚和凉棚等临时场地开展免费保健体验和售卖商品的活动。这些人员流动范围广,随卖随走,普通市民一般很难确认其身份、追查其行踪。但事实是,如果市民无法提供相关人员的有效信息,其在维权的过程中将遇到许多困难。”俊恩律师事务所的专职律师王汉杰说。
王汉杰律师向记者介绍,目前市民可以反映自己在保健体验、保健消费中遇到问题的途径主要有三个:向警方报案、向法院递交民事起诉状、通过拨打电话的方式向市场监管局等行政部门反映问题。但是,如果想成功在公安局进行刑事立案,就必须提供轻伤二级(如眼眶骨折、颧骨骨折等)证明。可由于老人所受伤害的程度几乎不会达到轻伤二级,所以王汉杰律师建议群众一般不要轻易拨打报案,因为立案的成功率很小。同样,通过进行民事诉讼从而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的成功率也很渺茫。一般情况下,法院需要起诉方在民事起诉状内写清被告的身份信息(包括身份证号等)。但由于市民很难在保健体验和购买的过程中获得商贩的身份信息,因此法院的立案成功率也不大。相比之下,律师认为第三种方式会比较可行。
根据律师的相关建议,记者拨打了“”市政府热线。接线员给出的答复是“如果市民能够给出一个具体的地址或一些保健所的基本信息,接线的工作人员会将相关信息记录下来并予以反馈。相关执法部门在获取信息后,会进行实地的考察和调研,如果市民反应的情况属实,会责令相关企业或是门店进行整改。
但遗憾的是,就像张英香一样,许多市民都很难掌握这些“保健专家”的具体信息——从姓名到地址,他们往往被蒙在鼓里,一无所知。受立案成功率小、掌握有效信息难度大等现实因素的制约,大多老年人最终选择了放弃追究责任。
家住天津的付余在年10月中旬从小区门口的保健医疗站购买了四箱“神仙水”。带着对广告语“坚持服用、延年益寿”的信任,付余一次就喝下了两瓶“神仙水”。喝下“神仙水”的当晚,付余严重腹泻,难以忍医院的急诊病床上蜷缩了起来。
“我还是挺害怕的,没见他那么疼过。”时隔两个月,李芬桂回忆起10月份陪同老伴看急诊的经历。提到费用的问题,付余挥手笑了笑:“算了吧,我可没那个精力去‘缉拿’那些骗子。自当是吸取教训了。我不想给别人再添麻烦了。”
“其实很多老年人都默默承担了看病的费用。刚看完病的时候他们会比较激动,可能会找律师什么的。”王汉杰语重心长地说,“但说实在的,现在请律师的费用其实也不少,先不说立案成功不成功的问题。有的时候就算成功了,法院的判决也是不确定的。换句话说,如果证据不足,老人有可能会得不到赔偿。”
王汉杰在从业的过程中也遇到过一些因为购买保健品被骗、在免费保健体验中受伤的老人。但在咨询过程中,当老人们得知律师的收费标准以及自己需要考虑的风险时,他们多数选择了放弃。
张英香表示,自己现在已经基本适应静养的生活了。“日子还得过嘛。关于养生,我就再学学呗。”张英香拿起菊花茶,笑了笑,“前两天我侄女还给我买了《黄帝内经》,我躺着也能学养生。”
提起追责的问题,张英香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张英香搓着手说:“也怪我,没有分辨力。但我之前也看到电视新闻上说有人大代表提建议整改保健行业呢!人家那里整改着,我这里也多学习着。我以后多注意点儿就行了呗。费用我就自己承担了吧,两个女儿也在意我。现在我不考虑别的,我就希望我的腰能快点儿好。”
(根据受访者要求,张英香、付余为化名)
记者|郑琳桐
本期编辑|张婧怡
责编|赵茏葳
主编|杨杰荃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