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脊柱裂 > 脊柱裂治疗 > 第八季收视创历史新高最强大脑新设天 >
第八季收视创历史新高最强大脑新设天
文|宝华(珞思影视研究组)
1月8日周五晚间,《最强大脑》第8季在江苏卫视正式回归,和观众再续“开年之约”。
天才战场,烽烟再起。今年,88位脑力新青年全新集结。攸佳宁、薛兆丰担纲“脑力天梯榜”发起人,脑力见证官李诞、王耀庆、王力宏共同见证第一轮脑力试炼。
和往年相比,“年度学霸大赏”依旧器宇不凡。一出场就自带光芒的“斜杠青年”们,值得所有人为他们欢呼,被他们折服。
首期节目开播收视创下八季以来的新高,三网收视集体突破2.5:CSM35城2.84%、CSM59城2.55%、CSM63城2.50%,全网收割热搜超28次,节目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超亿次,抖音短视频播放量超14.2亿次。这组闪亮的数据,足以说明这个超级脑力IP在观众心目中不可撼动的地位及魅力。
若论这档综N代今年最大的变化,便是将去年背水一战的“圈层赛制”,迭代为了马拉松式的“天梯赛制”。在这个全新体系里,每位选手将每场比赛所获积分进行累计,前六名可进入争夺脑王奖杯终极对决。这意味着,笑到最后的不可能是“一场定胜负”的爆发型和运气型选手——无形中,节目成了“人生是一场长跑”的绝妙隐喻。
何谓脑力精英?
打破扁平认知,“年度学霸大赏”只是表象
“神仙打架”,是每一季《最强大脑》的第一期所带给观众的最强感受。
常常有人问节目组,你们怎么每年都能找到这么多出类拔萃的学霸?难道就没担心过选手资源匮乏?节目组会自信满满地告诉你——人选,其实是这档节目最不用担心的事,因为这个时代最不缺的,就是智慧和拥有智慧的人。
在首发嘉宾阵容中,和经济学家薛兆丰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攸佳宁,以及出生于学霸家族的音乐才子王力宏、“霸道总裁”王耀庆相比,曾直言“我目前人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考上名校”的脱口秀达人李诞,很像是“行走的弹幕”。他用幽默自嘲的碎碎念,完全代入了观众视角。
“我为什么要来这个节目?”“他们说话都是这样的吗?”“找我来,就是陪衬大家的”“不可以不可以”……节目播出后,关键词#李诞reaction像极了我本人#登上热搜。
那么,让李诞光是出场介绍就看到“自闭”的选手长啥样?
迎面向我们走来的,是清北学子方阵、海外名校方阵、奥赛冠军方阵……首期出场的选手中来自清华大学的蔡洋洋,她的另一个身份是第五季《最强大脑》的出题人。
继续颤抖吧!当你还在感叹时代是属于00后的时候,10后们已在悄无声息地追击前浪了,这次最小的选手周弋岚只有9岁。
不得不说,每一季的《最强大脑》都努力在“脑力精英图鉴”中营造出多样性和差异性,以期碰撞出更为丰富的社会话题讨论。因此我们在选手阵容中可以看到“文”与“理”的切磋、孩子和成人的PK,以及男生跟女生的比拼。
新开播的这期节目中,“新人王歌唱比赛冠军”李礼以自选第三、初试第三的战绩,上演了一记惊呆所有人的“万万没想到”。关睿怡和蔡洋洋两位美女学霸携手以满分分荣登海选榜首,开场即王炸!
更有顶着“中国超级跑车锦标赛年度冠军”“三国杀全国冠军”这类称号的选手高能出没……学霸从来不止一种模样,《最强大脑》生动诠释了什么叫高手如云和人才济济。
在笔者看来,本季让人印象更为深刻的,是另外一种气质的选手。
患有先天脊柱裂的孙叶芃,凭借超凡脑力斩获海选16的佳绩,从出生60天时起,他前后接受了10多次手术,他不但把自己视为常人,也比大多数人更加优秀,他以“用勇气改变所有能改变的事,用胸怀接受所有不能改变的事”为人生信条,希望在舞台上靠硬实力说话;香港城市大学数据科学硕士在读选手渠新苗,参与了中科院国际科学组织联盟疫情预测项目;拥有10项抗震相关国家专利的博士生葛庆子,建立西南地区首个减震隔震专业实验室。
历经不寻常的年,相信很多人对何谓“精英”有了新的认知。他们应该是一群意志和大脑一样强健的人,应该是在危机时刻能够挺身而出的人,应该是以己所学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福祉有所贡献的人,他们眼中有广袤的世界,内心有高远的理想——而这,也许正是新一季《最强大脑》真正希望呈现给大家的“脑力精英图鉴”。
立意再度升级
“世间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年是《最强大脑》这个超级脑力IP继续升级为青春学霸对决的第八年,也是其在一路跋涉中砥砺创新的第八年。每当听到主持人蒋昌建老师那激情澎湃的开场词“中国的最强大脑在哪里”“我们要让智慧飞扬起来,我们要让科学流行起来”,许多观众依然忍不住热血沸腾。
一档成功的节目,必定是对现实生活的精准投射,并且紧随时代的步伐,《最强大脑》也不例外。
有观众说,这档节目几乎集合了全中国老母亲的“鸡娃梦想”。但让“别人家的孩子”示范站在智力金字塔尖的优越感,并不是节目的目的,它在一季又一季的创新中试图去挖掘和总结的,是培育和成就“优秀”的路径,并以期给到社会更为积极的参照乃至引领。
“很多人都认为优秀是一种基因。在做《最强大脑》早几年,我也这么认为,所以我们试图去‘寻找’最强大脑。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后来我逐渐发现舞台上那些优秀的人似乎存在着某一种定律,我们便试图去破解”,本季《最强大脑》开播之际,节目总制片人在微博上和观众推心置腹,分享了新一季节目的革新动力。
他说,直到去年,才发现“优秀”其实是一种叠加的状态,“这个时代成功的人很多,他们或凭借智力、或因为运气登上人生顶峰,但这样的山顶其实充满了不确定性,一不小心就会遗憾跌落。但那些对自我、任务和策略认知到位的优秀的人,哪怕一时跌落谷底,也能站起身来,从容地拍拍身上的尘土,选好脚下的道路,再次向着峰顶进发。拥有这样优秀状态的人,才是我们想要去寻找的。”
因此,我们在新一季《最强大脑》的第一期里,看到了以下两大显著变化。
第一,启用“脑力天梯榜”,用“积分赛制+末位淘汰”的双重挑战,激发出节目的全新观感。
去年的圈层突围赛,让“抗压”成为选手们讨论的焦点,重压之下的低容错率让每个人神经绷紧,因为不出圈就要出局。根据全新体系,节目不会淘汰因为一场比赛就发挥失误的选手,最终留在这个榜单上的六强,也不可能是纯靠运气的选手。
人生这场长跑,不可能凭借一次输赢就能立判高下。按照总制片人的说法:“这一季攀登天梯,我们希望所有选手的目光不要仅仅盯着那顶峰上的奖杯,世间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每一层都有闪耀的意义,每一页都是优秀的篇章。我们也希望每一个看过我们节目的观众,能从节目当中得到启发,学会如何走好自己的路。”
第二,在考察六维基础认知能力的基础上,引入“元认知能力”考核,增加了对选手自我认知、任务认知、策略认知的考验。
根据节目组的解释,所谓“元认知能力”,就是人们对于自我的定位和调节——是不是能准确评估自己的实力;在风险和机会的路口,是否能基于对自我的清晰定位从而进行最有胜算的博弈。节目找到了教育学、经济学的资深教授,在人力资本和筛选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赛制设计,以较为优化的效率,筛选出最具有潜力的大脑。
具体到内容呈现来说,除积分赛制外,从一开场的选手自选分区,到在“玲珑拼图”中亮相的“天梯风暴”玩法,莫不是在考量选手们认知自我、风险评判、策略调整的能力。
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是,在自选分区环节,象征最高等级的“金色分区”是最早坐满的,这说明自信几乎是脑力精英们的特色,他们非常愿意接受审视、迎接挑战。
相形之下,“天梯风暴”更是一场属于勇敢者的游戏。若选手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挑战,本轮积分可增加50%;若没有完成,则本轮积分要减少50%。而且“天梯风暴”名额有限,真正有勇有谋的终极强者,才敢大胆“揭榜”。
结果,第一期就见证了勇士的诞生——潘必睿率先冲进“天梯风暴线”。
试想,《最强大脑》走过的这八年,又何尝不是在自己的漫长跑道上,攀登着自己的天梯呢?
在探索的路上,节目以勤为径,几乎在每一季都能奉献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惊叹。这样的革新魄力,并不单纯是为了求取所谓的新鲜感,我们从中更能感觉到的是——节目通过反复的建模、推翻、重来,一次次研发出高效精准的赛制,不仅见识“最强大脑”的诞生,也从不同的维度引领人们思考何以优秀、何以成功。
是的,人生就是在不断的打破和重塑中砥砺前行的。征途漫漫,惟有奋斗。燃烧吧,大脑!加油吧,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