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批评陈启文袁隆平超级稻和转基因

深切缅怀·国之伟人

编者按

据新华社消息,“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5月22日13点07分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直到今年年初,他还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工作。

年,作家陈启文先后推出历时两年采访写作而成的《袁隆平的世界》《追逐太阳的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本文为《袁隆平的世界》一书节选部分,文章从转基因水稻说起,既向大家科普了转基因水稻,也同时反映出袁隆平先生对科研的认真态度。在这一特殊时刻,文艺批评推送这一相关文章,以此纪念袁隆平先生。

本文原载于《天涯》杂志年第1期,感谢《天涯》杂志授权转载!

对转基因的一次小心求证

文/陈启文

写在前面

一个若隐若现的魔影,像幽灵一样在田野徘徊,那是一个令无数人闻之色变的幽灵——转基因。如今是一个谈“转”色变的年代,由于普通老百姓对转基因的科学秘密难以一探究竟,让许多非科学乃至反科学的势力有空子可钻,在许多人还未看清转基因的真面目之前,在心理上就把转基因当作了魔鬼,渐渐弥漫为一种笼罩在中国田野的大众恐慌情绪。

在搞清楚事实真相之前,我觉得每个谈“转”色变的人先要让自己冷静下来,理智地自问,你为什么对转基因如此恐惧?你对基因和转基因有多少了解?之所以会产生那种不可名状的恐惧,只因你对它一知半解甚至全然不了解。若要让人们从惊惧莫名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唯一的方式,就是用理性的、科学的眼光来分辨,这家伙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

用科学的眼光看,是搞清楚事实真相的一个前提,在这方面最有发言权的无疑是“术业有专攻”的科学家,我只能真心诚意地向科学家请教,来解开心中的疑团。

走进长沙马坡岭,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大院里,有两幢令人备感神秘的大楼,一座赫然醒目,就在我驻点采访期间住宿的培训楼隔壁,为杂交水稻综合实验楼,作为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神经中枢,这楼里设有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这一领域最尖端的科学家,也掌握着世界上最尖端的杂交水稻科学技术,可想而知,未经特许,一般人是难以进入的。还有一幢楼,为袁隆平院士亲笔题字的“杂交水稻分子育种实验室”,它显得比较隐秘,隔着一片茂密的树林,感觉连阳光也照不过去,难免一叶障目,若不注意,往往一眼就掠过了。对这座神秘的实验楼,我还真是搞反了方向,以为我最


转载请注明:http://www.gogkl.com/ways/14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