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盘源性下腰痛脊柱外科常见疾病科普系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discogeniclowbackpain)是在对腰腿痛诊治过程中逐步被发现、认识的一种疾病。是由于一个或多个椎间盘内部结构和代谢功能异常,如椎间盘退变(包括髓核的紊乱、纤维环破裂及软骨终板损伤)或释放出某些因子(炎症介质),刺激椎间盘内疼痛感受器所引起的腰痛。

椎间盘解剖及功能

椎间盘主要由外部纤维环和中心髓核构成,髓核主要由胶质基质组成,纤维环主要由纤维软骨束构成内环部分,10岁以前含水量分别达到85%和75%,10岁以后髓核自其腹背侧缘开始纤维化并逐渐向中心发展,30岁以后含水量进一步下降。主要功能为维持脊柱的稳定,传导应力等。

Figure1正常椎间盘

发病机制

随着免疫组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对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发病机制认识进一步加深。已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其根本发病机制是炎症反应。炎症及不正常的机械运动使纤维环前方的神经末梢受到刺激而产生疼痛,甚至进行腹部触诊时也可诱发疼痛。但不同类型的椎间盘疾病在神经传导通路、炎性递质的产生机制等方面也不尽相同,而这些区别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预后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窦椎神经(sinuvertebralnerve,SVN)多被认为是其传入通路。

Figure2椎间盘退变1-1V度逐渐加重

Figure3椎间盘早期改变,纤维环破裂刺激支配椎间盘神经

Figure4椎间盘退变与疼痛的关系

临床表现

1、年龄与病史发病年龄多在40岁左右,有/无外伤史。

2、症状疼痛常为酸胀痛,主要位于L4~5、L5~S1棘突间、髂后、臀后、腹股沟、股前、股后、大转子等处;活动后,尤其脊柱垂直应力加大后症状加重,不能久坐、久站;坐位症状重于站位,咳嗽、喷嚏等可使疼痛加重,反复发作,持续时间长(可达数月以上)。Crock认为髓核内激惹性化学物质可以通过纤维环裂隙流至神经根周围而产生根性放射痛但无麻木、无力等神经损伤表现。

3、查体客观体征极少。无明显腰部触痛点,有或无腰肌痉挛。但伸曲、侧屈、旋转均受限。股神经牵拉试验常阴性,直腿抬高试验时出现腰痛或腰痛大于腿痛。一般无神经损害的体征。腹部触诊有时可诱发腰痛。

诊断

目前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尚无诊断的金标准,一般认为须满足下列条件:

(1)有或无外伤史,腰痛反复发作,持续时间大于6个月。

(2)有典型症状和体征。

(3)CT椎间盘造影阳性或MRI表现为典型的单节段信号降低、纤维环后部出现高信号区。

Figure6横断像见腰5-骶1左后方纤维环撕裂,呈横行高信号区,

患者腰疼明显。

(4)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腰痛。

Figure7腰痛原因

治疗

1.保守治疗

椎间盘源性腰痛,症状轻微,不需要做特殊的治疗。注意卧床休息,减少椎间盘的刺激;应用其他方法积极锻炼腰部肌肉力量,增加腰椎前韧带,后韧带及侧韧带的力量,避免椎间盘受压迫突破人体正常韧带,肌肉的保护。疼痛较重,除卧床休息外,给予药物治疗。

Figure8保守治疗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保护椎间盘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

Figure9生活中保持正确的姿势

正确认识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早期、合理治疗,可避免严重退变性疾病的发生。

Figure10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过程

2.手术治疗

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腰痛症状重,严重影响生活治疗。治疗方式从微创到开放。

微创手术:椎间盘造影剂封闭、内镜下的髓核及纤维环成形术等。

开放性手术:单纯椎间盘摘除、椎间盘摘除及融合术、椎间盘置换术等。

科室联系方式

科室地点:重庆市大足区棠乡街道二环南路医院骨2科脊柱外科、创伤骨科

联系-




转载请注明:http://www.gogkl.com/ways/150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