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脊柱裂 > 脊柱裂病因 > 采薇专栏余仲骐在插花中体会ldqu >
采薇专栏余仲骐在插花中体会ldqu
日本池坊花道,是日本三千花道流派的源头,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浸润着正宗日本文化精神的花道,对于“外国人”来说,想要学到精髓,进而达到一个比较高的境界,并不容易。
而中国台湾的余仲骐,从12岁开始学习池坊花道,连续三年(年、年、年)在日本七夕会池坊全国花道展(可看作池坊花道最高赛事)中获得大奖,并曾连续4年获得华道家元池坊橘赏(成绩优异奖,一人一生最多四次)。在池坊海外研习者中,这样的成绩是令人瞩目的。
0112岁入门,在不断“否定自我”中成长
才上中学的时候,余仲骐的班级导师徐丽美,正在跟随姐姐徐圣美(池坊瑞和支部一位资深老师)学习。有一次导师偶然在班级上询问,有没有想要学习花道的学生,就这样,余仲骐在父母的安排下踏进了花道的大门。“事隔多年后才知道,当时是父亲决定让我接触池坊插花的,应是当时父亲对功课不好的我,另有一份缜密的心思吧。”余仲骐笑言。
从12岁入门,余仲骐始终没有间断对池坊花道的学习。他的人生也先后经历了从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担任山叶音乐教室的讲师以及YAMAHA的台湾北区电子琴示范演奏者,最终转入池坊插花界。
“很多学生、朋友都问我:‘你从刚开始接触插花,到正式至日本京都总部学习10年,这30多年漫长的时间,插花应该很厉害了吧?’说来汗颜,正是因为学习越多,越是感受到池坊插花的深奥文化底蕴与美,所以会觉得面对文化、自然、美学、人类的历史变迁与价值观转变等,自己懂得的东西实在是太少、太浅。”余仲骐说。
余仲骐认为,池坊花道在他心中最独特的魅力,就是让自己不断在“发掘自我、找到自我、肯定自我、否定自我”中循环,并“学习到谦与和”。“这是感悟天地规律、因果循环、生生不息以及人如花、花如人的和谐与奥妙。也让我对中国思想家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有了更深一层的体悟。”余仲骐说。
02用“起心动念,当意即妙”的方式呈现美
有很多人说,余仲骐的作品有故事性,他自己也说,自己在插花中就像是一个导演,而每一枝花草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美感,就像演员,插花考验的是,自己能否把它们安排好。
众所周知,花道与花艺不同的是,道从心出,跟人的精神修养相关。余仲骐始终记得,五百年前池坊专应宗匠说过:池坊的插花,不是将花草插上,单单欣赏草木的风雅姿态。而是将野山水边的美好印象,通过合乎植物生长特性的方式,用花草诠释出来。”插花,往往是将内心的世界,透过草木来展现,技巧只是赋予草木更美意义的必要手段。而内心世界,除了跟自身的知识、能力有关之外,更与自身的价值观、生活环境以及过去的经验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余仲骐看来,插花之美有两种,一种是单纯只追求把漂亮的花材放在一起,创作出美丽的作品;另一种则是用“起心动念,当意即妙”的方式来呈现美。前者单纯表现植物的形、质、色,这些都是植物的本色;后者则是把插作者对花材的感动与联想,一并透过花材表现出来。在研习花道的过程中,他逐渐感受到,透过自身的记忆与经验,将作品创作出美的喜悦与快乐,更胜于单纯表现花材自身的美。
“简单来说,就是过去的经验、印象与回忆,都能够转换成另一种艺术形式呈现出来。”这就是余仲骐创作的动力来源。
比如下图这个《七夕星河》作品。在日本,七夕祭典的时候,人们会在竹子上挂上写上愿望的短笺,所以他用了芦笋草与南天竹,来象征性地表现出借由竹子祈愿的寓意;使用紫色夕雾草、蓝星花以及银叶菊的叶子,来表现星云、星团的感觉;蓝绿色的透明水盘则象征着银河与无数星星。
下图《望春风》,是年余仲骐在中村福宏立花研究室毕业时的作品,想呈现的是在来去京都这十年中所看到的春色光景:山林中年代久远的松,永远是如此的翠绿;一年一度的樱花盛开,犹如点缀在山间的粉黛,总是令人目不暇接。这份优雅细致的春色,始终都在他的脑海里。
下图《福如云聚》作品,是余仲骐多年前去京东的同学家,同学母亲为了欢迎他的到来挂上了挂轴。欣赏过后,他去了同学家的后院采集花材回来插作。通常生花新风体会使用三种花材,但这个作品只使用了两种花材,也就是紫阳花与斑芒草。紫阳花的蓝色象征着天中云朵,而微风正将云朵聚集在一起,等待着更多朋友的到来。这是他受到同学母亲的热情招待,满心感动而创作了这个作品。
03将日本文化的优雅细致,融入中华文化的磅礴气势
余仲骐的获奖作品,被池坊花道的评审教授们赞誉为:“力量相当强、线条处理漂亮”“花材的特性、色彩与空间的强弱,可以明显看出插作者的丰富经验”“有律动感,花材表情丰富”。
余仲骐对此非常谦虚,他说只是因为自己恰好参与了比赛,才有机会获得荣誉。
他觉得,池坊插花可以说是日本文化中深刻的一部分,也可以说就是日本民族生活中的一部分。如果池坊花道海外研习者能够去理解这个民族的习惯、喜好、社会、价值观、美意识等,就不难插出接近池坊精神与味道的作品。
同时,余仲骐也非常明确地指出,日本民族自古以来就与我们中华民族有着密切的文化互动,也深受中国历代文化的影响。日本将中国传入的插花,保留了传统,也逐渐发展出自己的一套理论与风格。“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我们有责任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插花艺术再度发扬并传承于后。”余仲骐说。
透过学习池坊花道,他除了学习到形式美、仪式感之外,还渐渐学习到将浮躁的心沉静下来,从中咀嚼东方文化中那股深奥的韵味。
“我认为,伴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人们会越来越追求美、极致的美。若将日本文化里细致优雅的匠人精神,融入到中华文化的磅礡气势中,我相信这会让中国插花文化往前迈进新的视野。”余仲骐说。
余仲骐:日本池坊花道准华督、台湾“月·花乐馆”池坊花道研修中心创始人
编辑:李丹玲设计:陈园园-end-
-往期推荐- 还在寻找七夕设计的灵感吗?看看这些美翻了的七夕花礼! -08-19 鲜花、汉服、手作……这场花植市集“美”是最大的主角 -08-18 凌晨四点的荷塘,让我领悟到了插荷的精髓 -08-14 立秋插花: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08-07 声明:本文版权归属《中国花卉报》社,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转载《中国花卉报》的原创文章时,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中国花卉报》",未经许可不得随意转载、篡改,违者追究法律责任。广告ADVERTISEMENT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