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直播间里的残疾人新华网客户端

网络直播间里的残疾人

镜头前,直播带货的同时展示“才艺”与网友互动,镜头外,希望做一个能通过工作养活自己的普通人

5月10日,朱晨(右)在车间内拍摄视频,记录下工友日常生活状态。

5月10日,结束当天的直播后,同事为赵灵(左)进行直播总结,指出其中不足。

5月10日,朝阳区5G直播基地,主播赵灵在直播间每卖出一件商品要敲一次锣,他觉得这样更有仪式感。记者王飞

5月10日,赵灵在直播的桌子内侧贴着提示纸条。

直播结束后,赵灵长长舒了口气,搭在桌上的双手落到身子两侧,轻巧地扭动了一下轮椅,坐了4个小时,他需要让自己活动活动。

42岁的赵灵患有先天性脊柱裂,腰部以下没有知觉,一直与轮椅为伴。他曾在上海的残疾人福利工厂做过服装熨烫和包装,也在复印室打过零工,“网络主播”是赵灵在北京找到的第一份工作。

根据中国残联的统计数据,截至年2月,我国有万残疾人,约占总人口的6.21%。《年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城乡持证残疾人就业人数为.7万人,约占残疾人总数的10.1%。

随着网络直播带货的兴起,越来越多和赵灵一样的残疾人走进了直播间。残联、相关机构、公司正在联手为残疾人直播带货搭建平台,给残疾人融入普通人就业提供了一种可能。

融合、共享,这正是新的残疾人就业理念,北京市残联社会保障和就业服务中心主任顾锦荣觉得,如果有更多社会资源去接纳残疾人,残障人士面前的“障碍”会减少很多。

镜头前的残疾人主播

“铛!”

赵灵敲响了铜锣,响声震颤了20平方米的直播间,也给已经上播三个半小时的他提了提神。

较一分钟前明显上扬的声音解释着敲锣的举动,“这是我们一个小小的仪式,感谢这位下单的朋友,谢谢!”

赵灵面前的桌上,虎皮凤爪、芝士薯片、蟹味锅巴、紫薯面包、冻干腰果、辣条摆了一排,他要做的就是在镜头前一一试吃,再将这些零食推销给直播间里的观众。

上播第3个半小时,削瘦的臂膀架在桌子边缘,清瘦的脸上挂着倦意,赵灵的身体有些吃不消了。

他是一名残疾人,患有先天性脊柱裂,腰部以下没有知觉。轮椅上的主播,这是赵灵的新身份。

开播十天后,赵灵的直播间来了一位新伙伴——3岁时因高压电事故失去双臂的熊燕。

身着蓝色牛仔外套,两侧袖子空荡荡的她坐在赵灵旁边,虽然面带笑容,但眼中的迷茫显而易见。她盯着手机左下角进入直播间和打招呼的消息反应不过来,扭头去看镜头外的工作人员,赵灵轻轻指了下写着“燕子你好”的弹幕,告诉她有观众在打招呼,她才笑着回复了一句“你好”。

熊燕独立直播带货的第一款产品是水果番茄。她右脚搭在桌上,用四根脚趾熟练地夹起番茄,抬脚、曲腿、弯腰、低头,小番茄被送入口中,咬一口汁水就顺着流了出来,熊燕只好凑过去又咬了一口。有点慌乱,也忘了和观众互动。

屏幕中安慰和鼓励的话远远多于下单的消息,熊燕试图将大家的注意力从自己空荡荡的袖子转移到脚趾“握”着的番茄,“谢谢大家的鼓励,觉得番茄不错的,可以


转载请注明:http://www.gogkl.com/wazz/16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