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脱贫攻坚战致敬太行新愚公丨刘俊亮的

━━━━刘俊亮的“三哭”“三笑”刘俊亮人缘好,到老百姓家里推门就进,自家人一样。龙泉关镇老百姓幽默地夸他,生就一副蛮横相,藏着一颗菩萨心。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该镇骆驼湾、顾家台看望困难群众时,刘俊亮作为一镇之长,现场聆听了总书记讲话,激情满怀。此后,阜平县委县政府确定了“三年大见成效、五年稳定脱贫、八年建成小康”的“三五八”发展目标。从年到年,4年时间出台了项脱贫与发展规划。“我们选配一批40岁左右、农村基层工作经验丰富、能力强的中青年干部充实到乡镇党委书记岗位。”时任阜平县委书记郝国赤说。刘俊亮就是被选中的“能人”,年3月,出任龙泉关镇党委书记。从镇长到镇党委书记,在这片山山水水尽情挥洒十年后,挥手自兹去。今年9月23日,刘俊亮要去履职之前兼任的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了,告别的话只说了半句,全场哭声一片。“散了!”他清清嗓子,赶紧大踏步离去。再回首,这位扛着龙泉关步步崛起的脊梁、太行山铮铮铁骨的汉子,几次红了眼眶,转身,失语。

对于刘俊亮来说,年,多事之秋。他正忙于发展食用菌产业,想放开手脚带着大家大干一场,没想到女儿因为发烧出事了。医院出了结果:孩子的听力没了!那段时间,他正带着干部们去各村查看食用菌大棚,涉及土地流转,家家户户做工作,忙得俩月没回家。女儿有一个笔记本,上边写“爸爸回家了”,下边画“正”字。妻子告诉他,他每次回家女儿都会在笔记本上画一笔,整整一年里,孩子画了5个“正”。听说孙女的事儿,老娘给他打电话,气恼地喊:“忙?再忙也赶紧给我回来!”在母亲的催促下,刘俊亮抽空带着妻子和女儿去了北京,医生的结论让他眼前一黑。刘俊亮有些颓废。两天后,他收拾情绪,又发疯般地投入食用菌园区建设中。独处时,没人看见他偷偷抹泪。终于,产业发展的路子找到了。下一步,带头人在哪儿?富不富,看支部。可现实情况是,各村村干部普遍年龄偏大,工作力不从心。刘俊亮说:“我们得想法让年轻人回来,年轻人有文化、思路广、有闯劲儿。”骆驼湾村的年轻人里有个能人:顾瑞利。但是人家外面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刘俊亮劝了一年也劝不回村。老支书顾润金是顾瑞利的父亲,有一天被驻村领导批评后找到刘俊亮,60多岁的人哭得像个孩子:“我一辈子没抱过这屈,不干了,你赶紧换人!”“也行。老子完不成,小子接着干,和我一起劝你儿子回来吧。”两方共同劝说,顾瑞利开始对老家有了希望。他终于放下生意,回村接了支部书记。按照产业规划,山上的荒坡地要发展林果业,干部带头,把贫困群众充分调动起来,一起上山开荒。顾瑞利说:“说得再多不如先干起来,乡亲们从原来的揣着手等,到背着手看,最后是甩开手干,都想看看能不能从石头缝里挣到钱。”一时间,荒坡地上,人头攒动。刘俊亮远远看见,哈哈大笑。

老百姓都认识晒得黢黑的刘俊亮,他也能叫出大部分村民的名字。从年11月到龙泉关镇当镇长开始,刘俊亮只要不外出,基本每天早6时起床,自驾车串村入户。全镇多户人家,他家家了如指掌。年10月24日,周六,刘俊亮一个人开车去骆驼湾村木桥香菇基地,看工程进展情况。车停稳后忽然后溜,他连人带车后滚翻着掉进了20多米的悬崖,车身严重变形。在此等候的驻村干部王恩东见状,急忙从附近刨土豆的老太太手里借来大镐,砸开医院。所幸并无生命危险,脊柱骨裂、断了3根肋骨。伤筋动骨一百天,还没过几天他就跃跃欲试要往回跑,妻子哭了:“我应该高兴啊,这是这些年你陪我时间最长的一年……”他理解妻子的心疼,也掉泪了:“马上到年底了,镇里很多扶贫工程都在启动,医院躺不住啊……”20多天后,他已经出现在顾家台主村改造提升现场。刘俊亮说:“农民一生有两块地:宅基地、承包地,都得让它生钱变现。宅基地统一规划改造,发展旅游、民宿;承包地出租挣租金。人从地里解放出来,又能打工挣一份钱。”一仗接着一仗打,一年接着一年干。这些年,刘俊亮遍访贫困户,一线掌握情况、协调解决问题,推动政策、工作一步步落地见效。平石头村脱贫户蔚海为易地搬迁到镇区,抓阄手气好,和孩子们共享一栋小楼,每家多平方米。蔚海为是平石头村的老支书。“干了一辈子,穷得跟个鬼也似的。”他感慨,“过去冬天裹着大衣跑茅房,冻得打哆嗦,现在屋里有厕所,方便!”刚搬进小楼时,蔚海为不会用马桶,也舍不得用水冲,发牢骚,絮叨新房“毛病”多,刘俊亮边教边劝。为摸清群众生活中遇到的新问题,刘俊亮跑了一趟又一趟,一户一户帮着解决。“放心吧刘书记,现在生活可好了!”蔚海为老伴抓把瓜子递过来,满脸带笑。看着老俩这日子,刘俊亮笑颜如花。

刘俊亮大小是个“官”,但他从不拿捏,做人做事,全情投入。

年5月,全镇干部脱贫攻坚动员大会上,刘俊亮讲着讲着,哭了:“弟兄们,总书记顶风踏雪来龙泉关看望慰问困难群众,这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啊!看看咱们的父老乡亲,还窝在山沟里受苦受难,不帮他们过上好日子,咱们就是千古罪人!”他哽咽着说,“弟兄们,拜托了,大家再辛苦点,别让咱们的老百姓失望啊!”

全体干部泪洒当场……此后,“5+2”“白+黑”,超常规工作,没有一句牢骚、怨言,每一个任务大家都完成得漂漂亮亮。

山虽无言,然非无声。

如今,在曾经的我国北方山区最贫瘠的自然条件下,龙泉关镇热闹起来。产业富民、旅游兴镇的发展格局已经成型。樱桃大棚、苹果基地、香菇基地、箱包产业等红红火火,樱桃采摘、文创猫村、太行山特色民宿、高山滑雪等旅游项目热热闹闹。

山还是那片山,人还是那些人。由群众怨、到群众盼、到群众看、到群众干、一直到群众赞,这条祖祖辈辈狭窄的“南沟”重现了生机。

冬月,刘俊亮陪客人来到黑崖沟村。张拥军还在画猫,看到刘俊亮,咧嘴笑了,接着画。

“没有文化支撑就不能长远发展。”刘俊亮鼓励南京艺术大学毕业的返乡青年周合伟去搬迁后的“空心村”,“去黑崖沟搞文创吧,化腐朽为神奇。”

独居的张拥军是聋哑人,在周合伟的绘画公益教学中,跟着学画猫。张拥军进步很快,现在画猫、养猫,每月收入千余元。

看到张拥军的专注,刘俊亮会心一笑。

来源|唐尧网记者丁咏静

“城市这台运作中的机器怎么能少了我们这群零部件”




转载请注明:http://www.gogkl.com/wacs/13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