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脊柱裂 > 脊柱裂医院 > 你知道脊椎哪里最容易受伤吗 >
你知道脊椎哪里最容易受伤吗
脊柱的发育是由中胚层的生骨节细胞围绕脊髓和脊索形成的。胚胎早期,每侧体节腹内侧面分出一团间充质细胞,为生骨节。生骨节逐渐移向中线脊索周围。起初生骨节组织的节段包绕脊索与体节对应,当进一步发展时,每个生骨节的尾端部分变致密,并和下位生骨节的头端连接起来,形成新的节段称椎骨原基,即后来的椎体。椎体形成后不久,在其背面伸出密集的间充质,形成神经弓,包围脊髓。腹面形成肋突,肋突在胸椎形成肋骨,在颈、腰椎与横突相合。椎骨原基形成软骨,后骨化为椎体。椎体中的脊索完全退化,但在椎间隙中央的脊索,却保留下来,增长并经过粘液样变性,形成髓核。髓核周围的纤维组织分化成纤维软骨环,与髓核共同构成椎间盘。临床上偶遇到骶尾部的脊索组织残留并异常生长而形成肿瘤,压迫周围组织产生腰骶痛及盆腔脏器功能障碍。
生骨节旁的生肌节组织,原来与生骨节位于同一节段,当生骨节重新组合之后,则处于两相邻椎骨间,并逐渐发育成脊旁肌肉。原位于生骨节间的动脉,此时处于椎体腰部,形成脊间动脉,即以后的肋间动脉及腰动脉。神经则位于两椎骨间,通过后来形成的椎间孔与脊髓相接,成脊神经。
出生时的椎骨在椎体和两侧椎弓各有一个骨化中心。生后一年,胸、腰椎两侧椎弓完全融合。颈椎第2年初融合。骶骨较晚,约在7~10岁融合,且常融合不良,形成脊柱裂。椎弓与椎体的融合,在颈椎为3岁,胸椎为4~5岁,腰椎6岁,骶椎7岁或更晚。次发骨化中心在青春期才出现。
脊柱的分节和包绕神经管,是一个复杂的演化发育过程,在发育过程中脊椎的发育缺陷可形成半椎、楔椎、蝶椎、融合椎、移行椎,是常见的脊椎畸形之一,更常见的发育障碍是两侧椎弓对合障碍形成的脊柱裂。较轻的脊柱裂多为腰骶椎骨的后弓没有合并,但脊神经正常,表面皮肤正常或仅有小凹,或有色素沉着及毛发,因临床无症状,常在X线片中发现,称隐性脊柱裂;重者可同时有脊神经、脊膜或脊髓的膨出,产生相应的脊神经功能障碍。
在胚胎1~3个月时,脊髓和脊柱的长度一致,在以后的发育过程中,脊柱的生长迅速超过了脊髓,致脊髓末端在椎管内上升。在出生时其末端位于腰3(第3腰椎,下同)水平,至成人末端在腰1下缘,腰2以下的脊膜称为终丝,仍连于尾骨水平。随着这种生长不相称的结果,腰骶脊神经就从脊髓的发出处,斜行到相应的脊柱节段出椎间孔处,脊髓以下的神经呈马尾状,称为马尾神经。腰椎穿刺,碘水造影,均在此水平以下进行,以免刺伤脊髓。
人一共有多少块脊椎,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对脊椎病却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因为颈椎痛、腰痛,甚至是由此带来的头痛、腿痛,每天都在困扰着大部分人。
脊柱最怕什么1怕冷每当天气转凉的时候,脊椎病人就有增加的趋势。这是因为寒冷会导致脊椎的韧带、肌肉僵硬,影响血液循环,进而损伤脊椎。而在炎热的夏天,由于空调、风扇用得多,也需要引起注意。
有必要提醒的是,用风扇时,别让风对着颈部、腰部吹;身处空调房时,除不要将温度调得过低外,也要时刻注意这两处的保暖,备好围巾和衣服。
2怕久坐人在久坐时,腰部承受的压力大,颈椎处于前倾的姿态,这很容易导致脊椎疲劳。大部分的腰椎病都是久坐出来的,约有35%的长期慢性腰痛最终发展为腰椎间盘突出。
建议每隔45分钟就起来活动5—10分钟,喝水、远眺都可以。长期站着的人偶尔坐下,同一个姿势不能保持太长时间。
3怕猛动作幅度太大,容易引起脊椎受损,避免图方便而“为难”脊椎,比如猛地一扭头、站着直接弯腰拿重物、够不着东西的时候拼命拉扯上半身等。脊椎需要我们温柔的呵护,拿重物时最好先下蹲然后再拿起,剧烈运动前一定要做好热身。
4怕卧具不合适床垫、枕头等卧具如果不合适,脊椎受影响。床垫不能太硬或太软;枕头高度应该是枕下去后与拳头差不多、形状为颈部稍高头部稍低的。
此外,桌椅也非常关键,椅背有前凸设计为好,没有的话可在后腰部位放个小靠垫,帮助减轻腰部压力。桌子选择前高后低、桌面倾斜的,帮助减少工作时腰向前弯的程度。
5怕歪平衡和放松是脊椎的最爱,保持好的姿势是脊椎健康的基础。窝在沙发里、窝着头睡觉、斜躺着看电视、单肩背包等都会让脊椎不舒服。其他一些歪七扭八的姿势,专注于其他事情的你可能没意识到,肌肉已经很紧张,脊椎容易受伤。
颈椎人的脊椎骨一共有26节,其中,1—7节为颈椎。在所有脊椎中,颈椎的活动度最大,也最容易发生劳损,再加上长时间低头工作、生活方式及枕头使用不正确等因素,颈椎病已越来越多地困扰着人们,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肩颈疼痛、上下肢麻木、头晕、耳鸣、恶心、心悸等。
7节颈椎里,第1、2、7节形状最特殊。寰椎作为第一节颈椎,和枕骨在韧带的帮助下形成了人体最坚强、最稳定的关节,牢牢地固定着装载智慧的大脑袋。而第二节枢椎和寰椎形成的关节,是脊椎各关节中灵活性最好的,我们要扭头,主要靠的是它。不过,灵活性好,稳定性就差一些,外伤时寰枢关节很容易受损。比如很多人乘车时会不知不觉睡着了,一旦急刹车,头颅在没有支点的情况下,最容易受伤的就是寰枢关节。第7节颈椎,称为大椎,它的棘突是重要的体表骨性标志。
虽然这几节颈椎容易受伤,但常见的颈椎病倒与它们无关,而是主要表现在3—6节椎体间,因为低头、抬头,是这4节颈椎的主要任务。很多人都想不到,颈椎每天的关节活动达几十万次,这么大的“工作量”,很容易形成退行性病变。比如,长时间低头会造成颈部肌肉疲劳、痉挛,反复的痉挛最终会导致颈椎变直甚至后凸,形成了当下困扰很多人的“办公室病”。
对于颈椎病,人们由于不了解存在很多预防误区,比如有些人以为,摇头、扭脖子可以缓解颈椎痛,实际上,这些动作又增加了颈椎的“工作量”,加重了关节磨损,因此完全错误。锻炼颈部肌肉是防治颈椎病操作性最强、最有效的方式,而正确的方法就是遵循“抗阻力”原则。锻炼时,应朝着与平时前屈姿势相反的方向去做,比如向后仰,或锻炼“飞燕展翅”。另外,李子荣说,不会枕枕头也是引起颈椎病的常见原因。枕头的形状、放置的位置、高度,以及不枕枕头等生活习惯都可能引发颈椎病,使睡眠时颈椎仍处于向前曲的状态。最好的方法是,把枕头放置在颈后,而不是后脑勺下。枕头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以符合个人生理曲度为宜。
胸椎胸椎占脊椎的第8—19节。与颈椎向前曲不同,胸椎是向后凸的。12块胸椎和12根肋骨构成了一个“笼子”,保护着心脏、肺脏等重要器官。这种稳定的结构,让日常生活中胸椎发生损伤的风险较小。胸椎最容易受的伤害,是重体力活导致的胸椎关节错位等。此外,还有青少年易发生的胸椎脊柱侧弯。
预防胸椎损伤,最关键的是保持身体“平衡”。不管工作还是运动,身体往一边歪最易让胸椎受伤。比如打网球或羽毛球,都以单臂运动为主,用右臂的人胸椎偏右歪,用左臂的人胸椎偏左歪,特别容易发生上胸椎劳损。对于体力劳动者和老人这些胸椎本来就容易受伤的人来说,平时应该少打球,多进行游泳、跑步等运动。爱打球的年轻人,最好打完后多做几个平衡姿势,对胸椎保健有很好的作用。
其次,是睡姿。老冲着一边侧卧,容易让胸椎因劳损而导致错位;老是半仰或半俯卧,则易发生胸椎左右旋转式错位。最好的睡姿就是仰卧及左右侧卧轮换着,让胸椎保持平衡。对于已出现脊柱侧弯的人来说,更要注意保护胸椎,避免挎过重的单肩包,女孩子尽量少穿高跟鞋,坐姿走姿应挺拔端正。
腰椎腰椎在脊椎的第20—24节,李子荣说,它们可算是整个脊柱里最“累”的椎骨了。它没胸椎稳定,没颈椎灵活,却承担了人整个上半身的重量,不管身体往哪个方向扭,受力的都是腰,这让它发生损伤的几率大大增加。
从侧面看脊柱,它呈波浪形,有4个生理弧形:颈部向前凸、胸向后凸、腰向前凸、骶骨向后凸。在这些生理弯曲中,贯穿着一条重力线。所以5块腰椎里,位置越往下,承担的负荷越重,发生疾病的风险也越高。其中,以被誉为“减震器”的椎间盘损害最常见。
大部分腰椎病都是“坐”出来的。调查显示,常坐在电脑前的“白领”和司机,是腰椎间盘突出最高发的人群。而人在前倾20度坐着时,椎间盘受到的压力最大。当你觉得腰隐隐作痛时,往往已经形成了积累性损伤。在临床中,长期慢性腰痛的人,大约有35%最终会发展为腰椎间盘突出。
要保护你的腰,首先要避免久坐,觉得腰部酸痛了,就赶紧起来走走,伸个懒腰,缓解了再继续工作。座椅最好带靠背,或者在后面放个小垫枕,使之能够稍稍顶住腰部,这样可保持腰部平直,使腰肌充分放松。选桌子也很有学问,最好选前高后低、桌面倾斜的,可以减少工作时腰向前弯的程度。另外,躺在床上看书对眼睛不利,却对腰部休息有益。有腰疾的人,可以适当选择。
其次,站立时直接弯腰拿重物,是很多人易犯的错误。正确的做法是,先下蹲然后拿起物品,将重量放在腿部肌肉上,可减小对腰椎的压力。
第三,床和睡姿都很重要。很多人都知道,腰不好,要选硬一点的床,但在睡姿上就放任自由了。其实护腰的最好睡姿是侧卧,下肢稍弯曲。如果喜欢仰睡,可在膝盖下垫一个枕头,这就是古人所说的“睡如弓”。这种睡姿最利于腰部肌肉放松,减低椎间盘内的压力,使腰椎获得充分的休息。此外,还有骶骨和尾骨,前者主要增强骨盆强度,二者易发生外伤的骨裂或骨折,平时也要注意保护。
来源:综合生命时报、光明日报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