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脊柱裂 > 脊柱裂护理 > 天使科普孩子上小学了还尿床,该怎么办 >
天使科普孩子上小学了还尿床,该怎么办
孩子遗尿,该怎么治疗?
什么才算是真正的“尿床”?所谓尿床,在临床上称之为“遗尿症”(enuresis)。对于遗尿症的定义,也是在不同卫生机构之间有所不同。
国际小儿控尿协会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把遗尿症定义为:
儿童5岁以后,每月至少发生1次夜间睡眠中不自主漏尿症状(尿床)且持续时间3个月。
国际疾病分类(ICD.10)把遗尿症定义:
5~6岁儿童每月至少发生2次夜间尿床症状,7岁及以上儿童每月至少尿床1次,且连续3个月以上,没有明显精神和神经异常。
我国中华儿科学会推荐的诊断标准建议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
也就是说,真正的尿床(遗尿症),需要满足:
鉴于随着儿童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尿床的症状越来越不能容忍,尤其是学龄儿童,即使每月只有1次尿床也常有强烈治疗要求。对于大龄儿童及青少年,可放宽诊断标准,积极治疗。什么原因导致孩子尿床?儿童膀胱容量和膀胱控制功能的发育是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从婴儿期无意识排尿(尿失禁)到实现日间控尿,正常情况下这一过程到4岁能够完成,此时通常(至少在日间)可获得控制排尿的能力。
在学会日间控制排尿后数月至数年,儿童可实现在夜间控制膀胱,但这预期需要等到5-7岁。
事实上目前对于真正的发生机制还不清楚,目前主要认为有以下几种原因:
长期尿床对于儿童可能会产生一些心理和行为问题。一般来说,心理和行为异常是遗尿症的结果而非原因。儿童“尿床”需要做什么检查和评估?对于一个尿床的孩子,医院的内分泌科就诊,医生对于孩子的检查的主要目的就是判断是否存在膀胱功能障,或者是否有基础疾病(如,后尿道瓣膜症或其他解剖学异常、椎管闭合不全、糖尿病)的表现。
而医生做出更加全面的判断,需要经过初步的和身体检查,以及作为遗尿症的儿童最重要的要进行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来做出初步判断。
4)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①尿常规检查:所有遗尿症儿童均应接受尿液分析检查。
尿常规检查可以筛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崩症、水中毒和/或隐匿性尿路感染。
②泌尿系统影像学检查(肾脏超声和排尿性尿道膀胱造影):
有明显日间症状者,及此前未评估的反复尿路感染病史和/或有结构性泌尿系统异常症状或体征的儿童。
③有脊柱下段腰骶部异常[提示有隐性脊柱裂可能]或会阴和下肢神经系统检查异常的儿童需接受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通常为脊柱MRI)。
孩子遗尿,该怎么治疗?医院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和中医治疗之外,家庭的基础治疗也很重要,积极的生活方式指导是贯穿整个治疗始终的基础。
主要包括心理治疗,作息饮食调节、行为治疗、觉醒训练。
1心理治疗需要强调夜间尿床不是孩子的错,不应为尿床而指责孩子;而应该多鼓励,记录其进步来激励他们,使其树立治疗信心,减轻心理负担。
2作息饮食调节主要是指应制定规律作息时间;白天正常饮水(白天饮水量达到一天饮水量的至少80%),避免食用含茶碱、咖啡因的食物或饮料;晚餐宜早点,睡前避免剧烈活动或过度兴奋;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睡前排尿,睡前2~3小时不再进食和大量饮水;
3行为治疗主要为养成日间规律排尿、睡前排尿的良好排尿排便习惯。4觉醒训练主要是指当孩子膀胱充盈时(已经尿床当时)将其从睡眠中完全唤醒至清醒状态排尿。
遗尿症的治疗是综合性的,包括生活作息,饮水饮食等管理,根据不同病因采用不同的药物及行为干预,如果孩子患有遗尿症,尽早与医生沟通,早诊断、早治疗、早治愈。医院武翠凡主任提醒:当孩子患有遗尿症,家长不用过分紧张,也不要责怪孩子,要医院就诊,先确定病因再对症下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的治疗。
其实,儿童遗尿症并不可怕,只要及时诊治,孩子一般在3个月到半年的时间就可以完全痊愈,家长注意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积极鼓励和配合孩子治疗,才能让孩子尽快恢复健康,重获自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