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脊柱裂 > 脊柱裂护理 > 疼痛系列坐骨神经痛之康复训练 >
疼痛系列坐骨神经痛之康复训练
坐骨神经痛的患者,通常会感到下肢出现痛楚,而痛楚的部位则视乎那一条神经根受压,并伴随麻痺的感觉。严重时,甚至出现下肢肌肉力量减弱、肌肉萎缩、皮肤感觉麻木及肌腱反射下降等等。
长期坐立及过度劳动的工作,加上缺乏适当的休息,使脊椎承受极大的压力及负荷,这些日积月累的劳损,都会加剧腰背退化的速度,而大大增加患上坐骨神经痛的风险。
坐骨神经线(SciaticNerve)
坐骨神经是人体最粗大的一组神经线,它是由五条神经根汇集而成:第四、五腰神经根(L4,L5)及第一、二、三神经根(S1,S2,S3)(图一)。
坐骨神经线由腰椎开始,经过臀部的梨状肌(piriformismuscle)沿著大腿后方一直伸延至小腿及足底部。它是由腰椎第四、五条神经根及骶椎第一、二及第三条神经根汇聚而成。(图二)
坐骨神经痛的成因
在医学上,坐骨神经痛是一种病徵,并不是一个诊断,因为它只说明了那条神经线受压,但没有确切地指出受压的病源及病机。
引致坐骨神经痛的成因有很多,通常与腰椎周围的组织病变而压著神经线有直接的关系;当中包括,腰椎间盘突出、脊椎狭窄、脊椎脱位、腰椎骨刺增生、脊椎间孔收窄、梨状肌综合症等等,需经过医护人员的检查及评估后,才可以作出淮确的诊断及治疗。
坐骨神经痛的症状
坐骨神经痛的患者,通常会感到下肢出现痛楚,而痛楚的部位则视乎那一条神经根受压,并伴随麻痺的感觉。严重时,甚至出现下肢肌肉力量减弱、肌肉萎缩、皮肤感觉麻木及肌腱反射下降等等。
1.一般症状
(1)疼痛主要限于坐骨神经分布区,大腿后部、小腿后外侧和足部,疼痛剧烈的病人可呈特有的姿势;腰部屈曲、屈膝、脚尖着地。如病变位于神经根时,椎管内压力增加(咳嗽、用力)时疼痛加重。
(2)肌力减退的程度可因病因、病变部位、损害的程度不同差异很大,可有坐骨神经支配肌肉全部或部分力弱或瘫痪。
(3)可有或无坐骨切迹处坐骨神经干的压痛。
(4)有坐骨神经牵拉征,Lasegue征及其等位征阳性,此征的存在常与疼痛的严重程度相平行。局麻坐骨神经根或神经干此征可消失。
(5)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膝反射可因刺激而增高。
(6)可有坐骨神经支配区域的各种感觉的减退或消失,包括外踝的振动觉减退,亦可有极轻的感觉障碍。
2.坐骨神经炎
常伴随各种类型的感染及全身性疾病发生,如上呼吸道感染。因坐骨神经较为浅表,受潮、受寒时易发生坐骨神经炎,全身性疾病发生坐骨神经炎时应注意有无胶原病及糖尿病等并发。
坐骨神经痛大多数为单侧,不伴有腰、背痛;疼痛一般为持续性,亦可为发作性,椎管压力增加时症状加重,亦可沿坐骨神经径路放射。坐骨神经干压痛明显,腓肠肌压痛存在;疼痛与肌无力多不平行,一般疼痛较重,而肌无力多不明显,急性期由于疼痛判断运动功能较为困难,可检出足下垂,腓肠肌、胫前肌萎缩;跟腱反射减低或消失,但跟腱反射亦可正常,膝反射正常,浅感觉障碍明显。
3.继发坐骨神经痛
(1)腰椎间盘突出是坐骨神经痛最常见的原因,多发于腰4~5及腰5~骶1,约1/3病例有急性腰部外伤史,多数患者发生于20~40岁之间,临床特点是有数周、数月腰背痛,而后一侧下肢的坐骨神经痛。体检除具有坐骨神经痛的一般症状外,尚有腰背肌紧张,腰部活动受限,脊柱侧弯,病变部位的棘突压痛。
(2)腰椎骨性关节病多见于40岁以上者,亚急性慢性起病,多有长期腰痛史,坐久站起困难,站久坐下困难,临床上可表现为一侧或两侧的坐骨神经痛及腰部的症状。
(3)腰骶椎先天畸形腰椎骶化、骶椎腰化、隐性脊柱裂,后者除可表现有坐骨神经痛外,常有遗尿史,体检常有足畸形,腰骶部皮肤异常,如肛门后方的小凹、骶部中线上的小血管瘤,此常常客观而准确地指示椎板未愈合的部位。
(4)骶髂关节炎常见为类风湿、结核性病变,在关节囊有渗出破坏时刺激腰4~5神经干,部分病人可有坐骨神经痛症状。
如何诊断坐骨神经痛
医生及物理治疗师藉著临床的检查及X光照片(图三),确定坐骨神经线受压的成因,以便作出正确的诊断。
直抬腿测试(StraightLegRaiseTest)是一个很常用的临床检测,用以评估坐骨神经痛的严重性。检查时,患者需平卧于床上,物理治疗师会轮流抬高双腿,观察患者的徵状,并作出量度及比较。
一般正常健康的人士,均可把直腿抬高至70-90度,并只感到后大腿肌肉被牵拉的感觉。倘若神经根受到压迫,抬腿的高度会有明显的限制,并产生腰痛、腿痛及麻痺等徵状,这些都是直抬腿测试的阳性反应,严重的患者甚至无法抬高过30度。
直抬腿测试除了应用于临床评估外,更可以用作日后治疗复元的指标,患者经过一轮的治疗而病情有改善后,抬腿的高度会明显增加,而抬腿时出现的不适亦会大大减少。
如有需要,医生会建议作进一步的检查,如磁力共振造影(MagneticResonanceImaging),确定坐骨神经线受压的程度。
坐骨神经痛的治疗
物理治疗:穴位注射、针灸、推拿、中药热敷、牵引、干扰波电疗、超声波治疗、热疗、手力治疗及运动、
麦根斯疗法(McKenzieTherapy)
药物治疗:由医生处方的活血止痛中药及相关药物
姿势纠正:减少脊椎部压力,以免脊椎进一步退化及退化
工作间的设计:有助保持良好姿势,减少颈椎退化的速度
手术治疗:适用于徵状严重的案例,详情请向骨科专科医生查询
坐骨神经痛的家居护理
姿势纠正:
坐立时保持腰椎正常的生理弧度(适量前弧),减少脊椎骨、椎间盘等压力,以免退化加剧
长期侧坐一侧,令臀部过份受压
避免长期保持弯身向前
抬举重物时保持腰部挺直
侧睡时用枕头放大腿间,以减少腰部扭力
仰睡时用枕头承托大腿及膝,减少腰部压力
腰背运动:持续进行由物理治疗师处方的针对性腰背运动,直至痛楚消失,康复后亦可继续练习
家居治疗:每天进行热敷1-3次,每次15-20分钟,纾缓腰部肌肉绷紧及痛楚,减少腰椎压力
少穿著高跟鞋
控制体重
坐骨神经痛-舒展及伸展运动(BackexercisesforSciatica)
以下介绍的腰部运动及伸展动作,适合一般人士练习,籍以活动腰椎关节、肌肉及神经线;但患有或曾患有坐骨神经痛的人士,只适合由物理治疗师检查后才进行指定的动作。如在练习过程,发觉疼痛加剧至停止后亦有不适,应停止并请教物理治疗师。
1、活动腰椎(双侧转动):仰卧,屈起双膝,向左右慢慢摆动,来回10-20次。
2、活动腰椎(单侧转动):仰卧,屈起右膝,慢慢把右脚放在左膝旁,用左手右膝缓缓拉向左方,停留10秒后放松,重复5次。
3、仰卧抱膝:仰卧,屈起双膝,双手抱膝,压向胸口,停留10秒后放松,重覆5-10次。
4、俯卧背伸:躺下俯卧,手放肩旁,然后手慢慢伸直,将上半身橕起,腰背要放松,停留2秒后放松,重复5-10次。
5、伸展后大腿肌肉及坐骨神经线:仰卧,双手抱膝,缓缓伸直膝关节至后腿肌肉有轻轻拉紧,停留10秒后放松,重覆5-8次(此动作只适合在坐骨神经线发炎受控制后,物理治疗师建议后才开始)。
6、伸展梨状肌:仰卧,屈起右膝,慢慢把左脚如图放在右大腿上,用双手把右腿缓缓拉向胸口,至后大腿及臀部肌肉有拉紧,停留10秒后放松,重复5次。
结语
由于坐骨神经痛成因众多,胡乱服药或「自」疗,可能令问题加剧。及早发现问题的根源,并寻求正确的诊治,不致使病情恶化。除了进行适当的治疗、学习一套针对性的腰背运动、及纠正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姿势,保持脊椎健康,减少坐骨神经痛复发。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