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脊柱裂 > 脊柱裂治疗 > 头半棘肌一条退化的肌肉 >
头半棘肌一条退化的肌肉
很多人对于这条肌肉一无所知,然而这是一条相当重要的肌肉。对于颈椎生理曲度的形成、维持,对于颈部后方的稳定,以及颈部伸展功能的输出都至关重要。下面我们就为这条肌肉正名希望可以引起各位看官的重视。头半棘肌起自第4—6颈椎关节突,第7—6胸椎横突,止点位于上项线与下项线之间。按照肌纤维的不同走向,该肌肉大致可分为两部分肌束:头半棘肌外侧(上部)、头半棘肌内侧(下部)。从肌肉层次角度讲,头半棘肌位于竖脊肌、夹肌深面,多裂肌浅层,属于横突棘肌,位于背部肌肉层次的第三层。该肌肉的肌动学功能表达是:头颈后伸、同侧侧屈,上部纤维还有对侧回旋的能力,下部纤维是头颈后方非常重要的稳定肌。头半棘肌在头颈部是一条非常发达的肌肉相信很多宝妈宝爸都见过下面的图片,小孩的颈部后侧有两条类似圆柱体走向的肌肉,中间有一条较深的沟壑。其中隆起的圆柱体就是头半棘肌,沟壑是两侧头半棘肌收缩产生的间隔。在脊柱的发育中,婴儿刚出生时颈椎没有前凸状的生理曲度,是后天宝宝在抬头、爬行过程中慢慢形成的。抬头和爬行颈部最重要的动作就是后伸。在反复对抗头部重力的过程中,会刺激强化到头半棘肌,所以一般幼儿、小朋友的头半棘肌都相对比较发达。此时没有宝宝的人怎么办,瞬间拉过自己同伴,看了看脖子后面,竟然大部分人并没有这样这样的沟壑,甚至很多人出现颈后大包!我靠,这说明啥问题?看标题,这说明该肌肉退化了!再回到文章开头对于它的重要功能的描述,由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的转变,低头时间显著增多,体力劳动和体能训练的时间减少,该肌肉逐渐被弱化,肌肉的弱化合并不良姿势问题,逐渐出现肌肉萎缩退化,使原本应当粗壮的肌肉,变得纤细薄弱,进而出现或加重颈椎曲度变直、颈椎失稳的情况。颈椎曲度变直后对该肌肉的功能影响。由于颈椎曲度变直,导致水平面投影拉力线的变短,故外侧束(上部纤维)对于颈部旋转能力会降低。当颈曲变直合并胸曲变直时,该肌肉与其他横突棘肌很容易出现保护性收缩和限制性活动,这是因为脊柱生理曲度的缺失,引起减震能力降低,深层肌肉会通过一定程度的收缩来减少震荡,从而出现跑、跳、冲击性运动后身体僵硬,颈椎、胸椎灵活度降低的状况。分析完上面的状况,我们发现该肌肉的强化显得尤为重要,接下来分享给大家该肌肉的激活强化方法。
1.增强头颈后方的稳定性
2.改善颈椎活动度
3.调整头前引
4.改善长时间头前引、低头引起的症状
5.改善浅层肌过度活跃、肥大
6.用于无症状的颈椎曲度变直、反弓调整训练
长时间被拉长的组织容易表现出显性的症状。低头一族头半棘肌长时间处于拉长状态,容易出现脊柱两侧尤其上胸段的酸痛,症状随姿势变化而变化,仰头时缓解,低头加重。另外由于该肌肉与枕大神经的位置关系,易引起枕大神经的卡压。枕大神经是为第2颈神经后支的内侧支,第2颈神经的后支于寰椎后弓与枢椎弓板之间,头下斜肌的下侧穿出,发细支至头下斜肌,并与第1颈神经后支交通。然后分为较小的外侧支及较大的内侧支。其内侧支即枕大神经,斜向上升,经头半棘肌之间,在头半棘肌附着于枕骨处,穿过该肌,再穿过斜方肌腱膜,在上项线下侧,分为几支感觉性终支,与枕动脉伴行,分布于上项线以上,可达颅顶的皮肤。低头一族头半棘肌由于长时间处于拉长状态而表现出较高的张力,极大地增加从肌束中穿过的枕大神经受卡压的风险。枕大神经卡压表现出的症状有后枕部疼痛及皮肤感觉减弱。如果您对我们的解剖观点和理论感兴趣,欢迎点击解剖系列文章。喙肱肌——一条“脱离了低级趣味”的肌肉你见过变异的背阔肌吗?胫骨前肌——一条掷地无声的肌肉比目鱼肌引发的蝴蝶效应迎国庆,送好课
腰部自我拉伸不能省
本
文
作
者
裴
海
涛
高斯运动管理创始人
高斯生物力学课程体系创始人
医院客座讲师
CHINAFIT特邀讲师
私教课时元/小时
高斯运动管理
让学习成为一种乐趣
欢迎添加裴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