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夜间画地图三岁以上需警惕

节目预告

调查显示5岁儿童遗尿症患病率是15.2%,7岁儿童遗尿症患病率是8.2%,10岁儿童遗尿症患病率是4.8%,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少孩子会自愈,但是存在一定比率的患者会延续成人,今天下午3:00播出的《活到岁》节目将邀请医院徐虹教授,讲讲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尿床协会认为,尿床对孩子的最大危害主要表现在性格方面。尿床易使孩子形成胆怯、敏感、自卑心理,造成性格缺陷,尿床孩子比正常孩子脾气暴躁或比正常孩子性格内向,倾向于“灰暗色调”。同时,长期尿床会使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反应慢等,最终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尿床还容易使孩子身材出现偏矮或虚胖。

儿童遗尿的原因

 膀胱功能不良:膀胱功能不良是原发性遗尿症又一不可忽视的重要病因,在难治性遗尿症患者中,这一因素的影响尤其突出。研究发现86%的原发性遗尿症患儿存在不同类型的膀胱功能不良。

  睡眠觉醒障碍:大部分患儿夜间睡眠过深。这种觉醒反应是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完善的,遗尿症是这种发育过程的延迟或障碍所致。这部分孩子体格发育较正常儿童延迟。

  遗传因素:至今遗尿症的病因仍不十分明确,近年的研究认为是多病因所致。许多遗尿症儿童的父亲或母亲乃至近亲亦有遗尿症患病史。调查显示,53%的原发性遗尿症儿童有家族史,这些资料均提示遗尿症与遗传相关。

  发育迟缓:神经中枢发育迟缓造成神经中枢对尿感信息敏感度低,排尿时不能自醒;膀胱括约肌发育迟缓导致收缩力弱,使膀胱容量减少并且憋不住尿。

  精神心理因素:诸如突然受凉,白日玩耍过度,心情焦虑,情绪紧张,行为失常,夜间恐惧,与父母关系不融洽及不适应新的环境。

  隐性脊柱裂:尿床儿童约占半数以上同时伴有隐性脊柱裂。隐性脊柱裂主要发生在腰骶部,骨头裂开处与神经根粘连,使神经根受到损害,不能正常控制排尿而出现遗尿。

儿童遗尿症的治疗

行为疗法

1、设置日程表

从治疗第一天起,要求家长为患儿设置日程表,以便每天进行记录(可使用日历)。当尿床时,努力寻找可能导致尿床的因素,并记录在日程表上,如未按时睡眠,睡前过于兴奋,白天过于激动,傍晚液体摄入量太多等。当患儿无尿床时,便把一颗星画在日程表上,并予口头表扬或物质奖励。每周与医师会晤一次。

2、膀胱功能锻炼

督促患儿白天多饮水,尽量延长两次排尿的间隔时间,促使尿量增多,使膀胱容量逐渐增大,鼓励患儿在排尿中间,中断排尿,数1至10,然后再把尿排尽,以提高膀胱括约肌的控制能力。

此外,还可以采用如下措施:

1、调整饮食

每天下午4点以后少饮水,晚饭最好少吃流质,宜偏咸偏干些,临睡前不要喝水(夏天除外),也不宜吃西瓜、桔子、生梨等水果及牛奶,以减少夜里膀胱的贮尿量。

2、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

应该使孩子的生活、饮食起居有规律。应避免孩子过度疲劳及精神紧张。最好能坚持睡午觉,以免夜间睡得太熟,不易被大人唤醒起床小便。

3、睡前不宜过分兴奋

应养成孩子按时睡眠的习惯,睡前家长不可逗孩子,不可让孩子兴奋,不可让孩子剧烈活动,不可看惊险紧张的影视片,以免使孩子过度兴奋。

4、临上床前把小便排干净

要养成孩子每天睡前把小便排干净彻底的习惯,以使膀胱里的尿液排空。有条件的家庭,应尽可能在临睡之前给孩子洗澡,使其能舒适入睡,这样可减少尿床。

5、及时更换尿湿的被褥衣裤

孩子睡觉的被褥要干净、暖和、尿湿之后,应及时更换,不要让孩子睡在潮湿的被褥里,这样,会使孩子更易尿床。

长按识别







































鍥藉娌荤枟鐧界櫆椋?
鍖椾含涓鍖婚櫌鏇濆厜



转载请注明:http://www.gogkl.com/wahl/8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