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盘膨出突出脱出如何鉴别,几幅图让

椎间盘突出是临床中十分常见的退行性疾病,常见于腰椎间盘和颈椎间盘。

广义的椎间盘突出可以分为四种病理类型:膨出型,突出型,脱出型和游离型。

分别对应着我们影像诊断报告中的椎间盘膨出,椎间盘突出,椎间盘脱出和椎间盘游离。

如何区分四种类型?

椎间盘解剖

椎间盘是连接相邻两个椎体的纤维软骨盘,由两部分组成,周围部为纤维环(Anulusfibrosis)是由数十层环状及放射状的胶原纤维及弹性纤维交织而成按同心圆排列的致密组织,富于坚韧性,将各椎体紧密牢固的连接成一体,保护髓核并限制髓核向周围突出。

图1正常椎间盘示意图,椎间盘由周围的纤维环和中心的髓核组成

图2正常椎间盘在相邻两个椎体之间,周围不超出椎体的边缘

1.椎间盘膨出(Discbulge)

纤维环松弛但完整,髓核皱缩,表现为纤维环均匀超出椎体终板边缘。

图3椎间盘膨出的影像学定义为突出部分>椎间盘边缘的25%,或者突出的两边与髓核的中心的夹角>90°

临床表现

一般无临床症状,有时可因椎间隙狭窄,椎节不稳,关节突继发性改变,出现反覆腰痛,很少出现根性症状。如同时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则表现为椎管狭窄症,应行椎管减压。

2.椎间盘突出(Discprotrusion)

为髓核突入纤维环内但后纵韧带未破裂,表现为椎间盘局限性向椎管内突出。

图4椎间盘突出的影像学定义为突出部分小于椎间盘边缘的25%,并且基底部>突出部分的直径;突出椎间盘的两边与髓核的中心的夹角<90°

临床表现

可无症状,部分患者出现典型神经根性症状、体征。此型通过牵引、卧床、病灶注射等保守方法可缓解,但由于破裂的纤维环癒合能力较差,复发率较高。

3.椎间盘脱出(Discextrusion)

纤维环、后纵韧带完全破裂,髓核突入椎管内。

图5椎间盘突出的影像学定义为突出椎间盘的基底部(A)<突出组织的直径(B)

临床表现

腰椎间盘突出的病理分型多有明显症状和体征,脱出多难自愈,保守治疗效果相对较差,大多需要微创介入或手术治疗。

4.椎间盘游离(DiscSequestration)

突出髓核与相应椎间盘不连接,可游离到椎管内病变间盘的上或下节段、椎间孔等。

图6椎间盘游离,是指髓核完全脱出与椎间盘不连接,游离于椎管内

临床表现

持续性神经根症状或椎管狭窄症状,少数可出现马尾神经综合征,此型常需手术治疗。这是腰椎间盘突出的病理分型之一。

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医学康复锻炼(动图指导)

NO.1腰背肌锻炼方法

关节的提前退化和损伤很大原因是肌肉、韧带的强度和弹性不足,骨质直接承担了压力,长时间如此造成关节软骨提前退变,所以加强肌肉锻炼就是在保护关节!

小燕飞

大燕飞

动作要领:平躺到床上,身体姿势如上图所示,向上抬的动作做到自己的极限,坚持5-10秒钟,然后缓慢落下,做大燕飞的时候下肢要抬起来,同样坚持5-10秒。

五点式支撑

动作要领:“五点”指的是头部、双肘和双脚,平躺之后双腿屈膝,缓慢向上支撑到自己的极限位置,坚持5-10秒后缓慢放下。

腰背肌锻炼可以防止腰肌劳损和椎间盘突出,对稳定脊柱,保护脊柱关节有很大功效。当肌肉有力的时候,脊柱就会在肌肉的坚强保护下去运动,降低劳损几率。

NO.2中肌锻炼方法臀

臀中肌的锻炼主要对下肢稳定性起很重要的作用,很多人的“摇摆步”、“鸭子步”都是臀中肌无力造成的。

臀中肌锻炼

动作要领:身体侧躺直,一只腿向上抬,抬到自己的极限位置,每次坚持5-10秒,然后缓慢放下,可换方向。

通过臀中肌锻炼,能够加强臀中肌力量,对于走路摇摆对骨头造成的异常损害都有缓解作用。

注意:以上几个动作可根据自己的体力决定组数,关键在连续性,每次做几组,每天持续做。

“新医正骨疗法”是我国著名骨伤科专家冯天有教授借鉴民间罗有明中医正骨手法,结合现代医学和生物力学原理创立的科学理论和方法体系,获得全国科技大会奖和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经全国继续教育委员会审定批准。

陈杰老师师从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医名师、国家级师承制导师、新医正骨创始人——冯天有教授。陈杰老师从事运用冯氏“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临床治疗33年,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胸椎小关节紊乱等闭合性脊柱疾病的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重症神经根型颈椎病”、“寰枢椎半脱位”、“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峡部裂伴滑脱”等疑难重症疾病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他用自己平凡的双手创造出不平凡的事迹。

(课堂一对一辅导学员治疗腰椎问题)

讲课风趣,绘声绘色

中医整脊腰三横突综合征诊断以及手法复位

陈杰老师摸骨诊断,手把手教学

一对一辅导,治疗当场见效

(调理走路绊腿手法操作)

陈杰老师的新医正骨疗法听着真的很厉害,那实际疗效如何呢?下面我们来听听学员们的声音

学员反馈

主讲内容

(一)基础理论部分:

1.新医正骨脊椎疾病的理论学说;

2.新医正骨主要病理改变;

3.新医正骨治病原则;

4.新医正骨手法特点;

5.椎体棘突“四条线”触诊法;

6.椎体手法触诊“四大体征”;

7.腰椎变化的四步规律;

8.新医正骨疗法触诊手法;

9.脊椎的触诊检查法;

10.新医正骨手法创新与探讨;

(二)脊柱部分:

1.颈椎:颈椎手法复位技巧、寰枢脱位手法复位术、颈椎间盘突出症术手法复位术

2.胸椎:胸椎手法复位技巧、胸椎小关节紊乱症、胸腰椎后关节紊乱症

3.腰椎:腰椎疾病手法复位技巧、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峡部裂伴滑脱、腰3横突综合症

(三)骨盆:骨盆手法复位技巧、尾椎半脱位手法复位术

(四)软组织损伤部分:臀上皮神经损伤、梨状肌损伤综合征、股外侧神经损伤

(五)肩部部分:肩周炎手法技巧、肩关节脱位恢复99%、一次性肩周炎恢复99%

(六)四肢部分:四肢手法复位技巧、桡骨小头半脱位(网球肘)恢复99%、肘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术、大拇指基底部半脱位恢复99%、腕关节半脱位恢复99%、膝关节半月板半脱位恢复99%

(七)其它相关疗法及禁忌症:药物方法、中药方法、物理方法、脊椎疾病手法禁忌症

主讲专家

陈杰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中推副会长

中推联合(北京)医学研究院副教授

中推联合(北京)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陈杰副教授师从于国医名师、新医正骨创始人——冯天有教授。陈杰副教授不但是新医正骨的传承人,更是承前启后的开拓者,他坚持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方法努力发掘提高传统医学的正骨经验,潜心从事“闭合性脊柱疾病”的临床研究,并在治疗和手法上不断总结创新。同时担任新医正骨(全国)授课专家,授课注重理论知识与临床手法技能相结合,通俗易懂。

陈杰副教授从事中医骨伤科临床治疗35年,同时也是湖北省首批中医药“师承制”指导老师、首届“荆楚名医”。较好的掌握了冯天有教授“新医正骨”的思想理论及治疗方法,在临床上以新医正骨“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手法治疗为主,辅以推拿按摩、针灸治疗颈椎病、胸椎后关节紊乱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等闭合性脊柱疾病的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运用冯氏“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结合现代先进物理诊疗技术,手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重症神经根型颈椎病、寰枢椎半脱位、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峡部裂伴滑脱等脊柱疑难重症疾病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国家级医学期刊上发表论文6篇,参与著作编写5部,任副主编。

10月23日——27日(23日报到)北京

10月11日——15日(11日报道)深圳

咨询电话/







































白癜风治疗医院的专家
CCTV品牌影响力采访刘云涛



转载请注明:http://www.gogkl.com/wazlyy/11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