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尿床让家长头大的问题

孩子为什么会尿床?小儿尿床的发病特点:尿床医学名叫遗尿。指5岁以上的小儿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症。正常的小儿1岁后白天已渐渐能控制小便,随着小儿经脉渐盛,气血渐充,脏腑渐实,知识渐开,排尿的控制与表达能力逐步完善。若5岁以后(一般3岁)夜间仍不能自主控制排尿而经常尿床,就是遗尿症。多见与12岁以下儿童。病因:尿床多与膀胱和肾的功能失调有关,与孩子的先天不足,肾气不主膀胱虚寒引起。脑为髓海,肾主骨生髓,肾气不足,髓海不盈古而脑发育不完全,引起调节机制出现问题,不能控制尿睡时的状态。古而引起尿床。小儿尿床怎么去判断呢?1.小儿5岁以后在睡觉时尿床而不知,醒来后才知道自己尿床。(一般3岁以后的小儿夜间小便就会自己起来了)2.尿床的小儿睡觉时睡的比较深,不容易唤醒,甚至打都打不醒,每夜或隔夜或隔几天发生尿床,有的甚至每夜尿几次。3.常规的的西医检查没有异常发张。4.部分患儿腰骶部X线摄片显示隐形脊柱裂。小儿尿床在治疗期间排除尿路感染等疾病原因,我在临床上遇到孩子遗尿的病例,大部分与精神因素、环境变化和体质差异有关。治疗以温补下元,固摄膀胱为主要治疗原则,采用温肾阳,益脾气,补肺气,醒心神,固膀胱等方法,根据辩证偶虚泻肝清热。分证论治:1、心肾失交证:表现梦中遗尿,睡不安宁,烦躁叫扰,白天多动少静,难以自制,或五心烦热,形体较瘦,舌质红,苔薄少津,脉沉细而数。治法:清心滋肾,安神固浮。治疗:揉小天心,补肾,补脾,清天河水,掐揉遗尿点,点揉百会,三阴交,气海,关元,肾俞,命门,捏脊等。2、肾气不足证:表现梦中多遗,可达数次,小便清长,面色少华,神疲乏力,智力较同龄孩子稍差,肢冷畏寒,舌质淡,苔白滑,脉沉无力。治法:温补肾阳,固摄膀胱。治疗:补脾,补肾,补肺,上三关,运内八卦,揉肾顶,揉百会,掐揉遗尿点,点按气海,关元,肾俞,脾俞,擦八髎至局部发热。艾灸神阙穴,气海,关元等。3、肺脾气虚:夜间遗尿,日间尿频而量多,经常感冒,面色少华,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大便便溏,舌质淡红,苔薄白,脉陈无力。治法:补肺益脾,固摄膀胱。治疗:揉百会补肾,补肺,补脾,揉肾俞,揉足三里,擦八髎穴至发热,点揉气海,关元,捏脊等4、肝经湿热:表现睡中遗尿,小便量少,色黄,性情急躁,夜梦多或磨牙,目睛红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利湿热,泻肝止遗治疗:清肝,清小肠,清心经,补肾揉三阴交,揉肝俞,肾俞,气海关元,擦八髎至局部发热,倒捏脊等。除了以上的几种证型外,惊吓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尿床问题,中医上说,惊恐伤肾,恐则气下。当孩子恐惧过度,就会让肾气不固,表现为大小便失禁。因为小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如大人,所以有尿床的问题的孩子不让看惊恐的儿童影视,或者去孩子害怕的地方见陌人等。有的孩子开始不尿床,但是上学后出现尿床,是因为环境因素的改变,造成孩子心理紧张,特别是住校的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家长应该积极帮助孩子排除这些外在因素,尿床自然会不治而愈。在孩子受惊的时候,家长们也可以使用几个简单的手法,帮孩子缓解紧张和惊吓:按摩神门,-次捣小天心,-次当孩子发生尿床时,家长不要不耐烦,不要对孩子发脾气,这个时候一定要先让自己放松下来,用语言安抚孩子,消除孩子的害羞和紧张的情绪,切记不要打骂和责罚孩子,否则容易让尿床的情况变本加厉。如何帮孩子改善尿床情况要帮助小孩子摆脱烦人的遗尿,除了积极就医之外,配合小儿推拿能帮孩子固肾气,调理阴阳关系。药食同源,吃一些温补助阳气的时候也能更好帮助肾气不足的孩子摆脱尿床,要从温补肾阳入手。家长平时可以给孩子吃些性属温热的食物,温阳散寒。如,冬天可以吃点羊肉,平时还可以多吃韭菜。韭菜又称“起阳草”,对帮助孩子温补阳气大有裨益。平时可作为三餐内的蔬菜食材搭配在其中,适当一周1-2次的频率食用。生活习惯要调整孩子尿床,最重要的还是平时的调理,有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其实会伤害到孩子的脏腑健康,从而影响小便情况。?顾护脾胃,切忌过度喂养,更要根据体质注意忌口寒凉生冷和油腻的食物;?白天可适当锻炼孩子“忍尿”,延长两次排尿间隔时间,增强膀胱耐受力;?晚饭后不要喝太多水,养成睡前上厕所的习惯;?日常避免孩子过度劳累或兴奋,减少刺激性活动;?增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转载请注明:http://www.gogkl.com/wazlyy/121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