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脊柱裂 > 脊柱裂预防 > 孩子又在床上ldquo作画rdqu >
孩子又在床上ldquo作画rdqu
孩子经常尿床,家长也是一个头二个大,尤其在春季这个惬意的季节,宝宝容易尿床,尿湿了要把床铺重铺,也是好麻烦!除了仰天长叹: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这每天“晒地图”的日子,我们家长还是要采取措施应对宝宝尿床!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哦!
如果孩子容易尿床,那有可能是“儿童遗尿症”哦!什么是遗尿症?孩子尿床是个正常现象,但是如果您的孩子年龄大于5岁,每个礼拜尿床次数2次或以上,并持续3个月以上,这就不是是正常尿床了,而是遗尿症。
根据临床研究报告显示我国5-7岁儿童遗尿症发病率在16%,7-10岁发病率为10%,10-12岁发病率为5%,在如此高的发病率下,寻求专业医生帮助和治疗的孩子却很少。
那么,专业人士是如何进行判断的呢?一
病情评估
通常我们依据临床症状即可诊断儿童遗尿症,但仍需要进行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以除外其他潜在疾病引起的夜间遗尿并指导临床治疗。如常规进行尿常规、泌尿系彩超、尿流率和超声测定残余尿量筛查。若初筛结果异常,或者怀疑患儿伴有膀胱或尿道功能异常以及非单症状性夜间遗尿、顽固性遗尿者需要进行微创膀胱压力?流率检查,有条件者进行同步膀胱尿道测压、影像尿动力学检查,必要时进行夜间尿动力学检查。
原发单症状性遗尿一般不需要进行尿动力学检查;而顽固性遗尿患儿还需要进行骶部X线平片或磁共振检查以便了解有无脊柱裂(骶部隐性脊柱裂常有相应部位的背部包块、多毛、色素沉着、臀裂不对称和异常步态、不对称性足萎缩和高足弓等)和脊髓神经病变。
其次,相关数据表明有20%~40%的患儿伴有精神或行为异常(如孤僻、暴力倾向、学习困难等),因此针对此类患儿也应给予心理评估。二
尿床的危害
1、影响智力
根据小儿遗尿症的诊治现状资料显示尿床儿童比正常儿童智商要低出16-23%,主要表现在注意力不集中与学习能力差,大脑神经发育迟缓和精细动作不协调等。[3]
2、影响睡眠和生长发育
儿童晚上尿床对于睡眠影响是极大的,晚上睡眠时我们的身体会分泌很多的激素帮助孩子生长发育,影响到睡眠自然也会影响到激素的分泌。
3、孩子心理障碍
孩子常尿床,家长无形的负面情绪(如愤怒、气恼等),容易造成孩子心理阴影。孩子自身也会因为常尿床而有心理压力,长期容易导致孩子沮丧、害羞、自卑、自闭、焦虑等不良情绪,从而影响孩子社交等社会活动,严重影响心理健康。
4、影响学习
遗尿导致睡眠不好影响孩子第二天上课精神,还有心理障碍使孩子容易产生厌学的心理或学习注意力不集中。
5、影响身体健康
遗尿症还有的危害就是其容易伴随或导致潜在器质性疾病的发生,从而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
三
治疗方法遗尿症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儿童常见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可对患儿的身心发育带来严重影响,甚至有0.5%~2%的患儿可持续至成年期,因此必须予以重视。鉴于<5岁的儿童排尿中枢可能尚未发育成熟,通常不需要进行药物治疗,但由于频繁的尿床可能会导致孩子睡眠质量及心理发育,因此亦应积极的实施行为干预。1.行为干预
调整作息饮食习惯:包括清淡饮食,少油少盐,晚餐定时且宜早不宜晚,饭后不做剧烈的活动或过度兴奋;尽早睡眠,睡前2-3h不再进食及饮水。但患儿白天可正常饮水,但应注意避免食用含茶碱、咖啡因的食物或饮料(如咖啡、红牛饮料、速溶茶、巧克力、可乐、泡茶等)。
睡前唤醒训练:观察患儿尿床的规律,在其即将发生排尿的时候(一般30分钟前后)将患儿唤醒排尿。若患儿在被唤醒后仍然意识不清醒或不容易被唤醒,家长可使用温毛巾擦拭额头或用灯光照亮,待彻底清醒后再去排尿。推荐患儿至厕所去排尿。
憋尿训练:鼓励患儿在白天多饮水,但当患儿出现尿意时,不要立即去排尿,可让其先憋一定的时长(不超过30分钟),每天训练1~2次,以增加膀胱容量。并且让患儿在排尿的过程中学会中断排尿,以便调高对排尿的控制能力。
2.警铃疗法、药物治疗确诊为遗尿症的患儿使用上述治疗方法效果不好者应该积极进行治疗,包括警铃疗法和药物治疗。警铃疗法:是利用尿床时尿液触发警铃的原理唤醒患儿,借此强化患儿的排尿-觉醒反射。但警铃疗法的效果一般要在治疗的2~3个月后才能看到,需要患儿家庭具有较高的治疗依从性。
药物治疗:包括去氨加压素、抗胆碱能药物、丙咪嗪、盐酸甲氯芬酯等。去氨加压素是目前多个国际儿童夜遗尿指南中的一线治疗方法(晨起首次尿比重检查有助于判断去氨加压素的疗效),可有效治愈大部分的儿童单症状性夜遗尿。值得注意的是,停药时逐渐减量可以降低复发率。但减药过程中一旦症状复发则需要返回上一级用药量继续治疗。合理的减药时间至少为3个月。
3.生活习惯的养成1)养成早睡、早起规律的睡眠习惯,保证充足睡眠和良好的睡眠质量;
2)多吃蔬菜、水果,清淡饮食(低盐、低糖、少油),晚饭不宜过晚,白天鼓励多喝水;
3)睡前两小时避免食用水分过多的水果(如西瓜、梨等),限制液体摄入(茶、饮料、牛奶等)
4)睡前避免使用电子产品,如手机、平板等;
5)养成睡前排尿的习惯,睡觉时注意保暖;
6)宝爸宝妈可以记录好排尿时间次数,建立排尿日记。
记录排尿日记的意义:
帮助患儿和家长科学的认识和重视遗尿;成为患儿及家长与医生有效沟通的桥梁;医生能更好的了解详细的病史及尿床情况;寻找尿床原因,从而更好的针对性治疗。
小编说
宝宝尿床有时候并不是靠主观意愿就能控制的,家长不能太焦虑和着急,更不能随意相信网络上治疗尿床的广告或者“偏方”。多点耐心,宝宝才会给我们更多的惊喜~参考文献:
[1]王卫平.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刘欣健,贾智明.儿童原发性遗尿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17(3):-.[3]文建国.遗尿症的发病机制及诊断和治疗新进展[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52(6):-.[4]沈茜,刘小梅,姚勇,等.中国儿童单症状性夜遗尿疾病管理专家共识[J].临床儿科杂志,,(10):-.[5]YeungCK,SihoeJD,SitFK,etal.Characteristicsofprimarynocturnalenuresisinadults:anepidemiologicalstudy[J].BJUInt,,93(3):–.[6]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小儿尿动力和盆底学组和泌尿外科学组.儿童遗尿症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99(21):-.部分资料来源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往期好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