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时间学术快讯青少年与儿童及成人胶质

年,泛生子全新打造的“基因时间”栏目重新起航。本栏目旨在为肿瘤诊疗领域医生提供更便捷的学术平台,传递领域前沿进展、探讨临床应用实践,与全国专家携手推动肿瘤领域精准医学发展。

本期“基因时间”学术快讯邀请到了医院神经外科张旺明教授对近期发表在Neuro-Oncology上的关于青少年高级别胶质瘤与儿童及成人胶质瘤的分子差异相关研究进行分享,详情如下:

本文编译经由张旺明教授审核

原发性脑肿瘤是儿童及青少年(AYA)最常见的实体肿瘤。其中,在25岁以下的患者中,高级别胶质瘤(HGG)的死亡率最高。已有大量分子研究表明,儿童HGG呈现出不同于成人的基因突变谱特征。关于青少年HGG的可用数据较少,现有的信息只能从儿童和成人数据中推断出来。本文通过一项回顾性的多中心研究,探索青少年(15-25岁)高级别胶质瘤的临床、影像学和组织分子病理特征,并将其与成人和儿童高级别胶质瘤进行比较。

1

研究方法

对-年间收治的例青少年胶质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临床、影像学和组织分子特征。纳入标准为:年龄在15-25岁之间,组织病理为高级别胶质瘤,可获得临床资料及MRI等影像学资料。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相关分子检测技术,如NGS靶向测序、全外显子组测序和DNA甲基化测序进行分析,具体见图1。

图1项目设计流程图

2

研究结果

在80例确诊的青少年胶质瘤患者中,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病理及分子亚群特征(如图2),主要为两种亚型:一类是儿童亚型(组蛋白H3突变),共32例(40%);另一类是成人亚型(IDH突变),共22例(28%)。

儿童亚型主要分布在中线位置,包括非脑干弥漫中线胶质瘤(NB-DMG,14例),弥漫性内生性脑桥胶质瘤(DIPG,5例),弥漫性非中线胶质瘤(2例)。儿童型H3突变形式主要为两种,其中21例为H3K27突变型,另外11例为H3G34突变型(均为G34R突变)。青少年HGG中,H3K27突变在非脑干弥漫性中线胶质瘤中(66.7%)比弥漫性内生脑桥胶质瘤(23.8%)更常见,与儿童HGG相反。

成人亚型肿瘤均位于幕上半球,患者确诊时的中位年龄为22.5岁。该亚型主要为星型细胞瘤,IDH突变型(20例)及少突胶质细胞瘤,IDH突变伴1p/19q共缺失型(2例)。由此可见,青少年HGG的成人亚型与儿童HGG的差别在,其包含儿童少见的少突胶质细胞瘤,IDH突变体和1p/19q共缺失。此外,青少年HGG成人型中20%的IDH突变为成人和儿童HGG中均罕见的突变类型:IDH1RG/C/S等突变。

对于组蛋白(H3)及IDH野生型患者,通过全外显子测序,发现这类患者常常出现NF1、TP53、PI3KCA、MYCN和PTEN等罕见突变。根据既往研究,可将这类患者分为三种亚群:WT-A(主要由BRAFVE,NF1突变,或RTKs融合突变驱动肿瘤发生),WT-B(与2号染色体获得,EGFR,CDK6,MYCN扩增密切相关),WT-C(1p和20q缺失,17q获得密切相关),如图2。

图2青少年高级别胶质瘤分子整合分析

生存分析显示,在随访期间,73名患者出现肿瘤进展,中位PFS为13.9个月(95%CI,12.0~21.0),中位OS为25.4个月(95%CI18.8~28.8),不同分子亚型中位PFS及OS如图3。

图3不同分子亚型总生存和无进展生存期

总结

本文是首次针对青少年高级别胶质瘤患者进行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组织病理以及分子特征进行的综合分析。发现青少年HGGs中包括不同的临床病理和分子亚群,主要表现为儿童亚型(H3K27-突变),以及成人亚型(IDH-突变)。H3G34-突变体是青少年患者中特异的分子亚群,其频率高于儿童和成人患者。同时,发现WHO分级(III级和IV级)在本研究中没有预后价值,但分子亚型对预后有重要意义(图4)。分子分型在预后预测方面优于年龄分层或WHO分级,更能反映出青少年高级别胶质瘤临床生存情况,通过分子分型可更好的管理青少年高级别胶质瘤。泛生子脑肿瘤产品可实现以上的分子指标检测,为胶质瘤患者的诊断、预后、治疗等方面提供参考。

图4青少年整合分子亚群及临床特征

专家简介

张旺明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医院神经外科中心副主任、医院小儿神经外科主任,医院儿科中心副主任

中国妇幼协会小儿神经微创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神经科学会神经损伤与修复分会委员、广东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委员兼小儿学组副组长、广东省抗癌协会儿童神经肿瘤学组副组长、广州抗癌协会神经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健康管理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26年,对颅脑外科各种复杂、疑难病例的处理有较深造诣。擅长脑胶质瘤、脑膜瘤、颅咽管瘤、听神经瘤等各种颅脑肿瘤显微外科切除。在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疾病、三叉神经痛、面肌抽搐等功能性神经疾病的手术治疗上有特长,是国内最早开展脑起搏器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医师之一。近十年来专注小儿颅脑肿瘤、脑积水及脑(脊)膜膨出、狭颅症、脊柱裂、脊髓拴系综合征等先天性疾病的手术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多项广东省基金项目的课题研究,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73论著,SCI收录20篇,参编专著5部,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二十余名

推荐阅读

1

基因时间

学术快讯第一期白红民教授浅析cIMPACT-NOW更新1-6精彩荟萃

2

基因时间

学术快讯第二期李昊、赵瑞教授分享多基因检测助力儿童胶质瘤生存获益案例

3

基因时间

学术快讯第三期王焕宇教授分享AACR年会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研究进展(I期)

4

基因时间

学术快讯第四期赵杰教授分享分子诊断时代的儿童低级别胶质瘤综述

5

基因时间

学术快讯第五期潘灏教授分享IDH突变胶质瘤靶向治疗新进展

6

基因时间

学术快讯第六期宫杰教授分cIMPACT-NOW7更新要点

7

基因时间

学术快讯第七期梁剑峰博士分享依维莫司提高达沙替尼对PDGFRA驱动胶质瘤的疗效

8

基因时间

学术快讯第八期胡新华教授分享FGFR1-4抑制剂Futibatinib治疗晚期实体肿瘤的Ⅰ期研究

泛生子(纳斯达克代码:GTH)是全球前沿的癌症精准医疗公司,专注于癌症基因组学研究和应用,并致力依托先进的分子生物学及大数据分析能力改变癌症诊疗方式。泛生子已打造了全面的产品及服务管线,覆盖从癌症早筛到诊断及治疗建议,再到监测及预后管理的癌症全周期,并与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积极拓展分子检测技术的更多创新应用方向和场景。

--




转载请注明:http://www.gogkl.com/wacs/141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