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脊柱裂 > 脊柱裂医院 > 一个清华残疾考生的请求,努力的人都该被世 >
一个清华残疾考生的请求,努力的人都该被世
最近,一位残疾的高考考生的请求书感动了全中国……
6月26日,一位来自甘肃,名叫魏祥的高考考生在网上向清华大学寄出了一封请求书。从小身患重度残疾的他,在母亲的细心照顾下,在今年的高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考取清华大学,但重度残疾的他生活没有办法离开自己的母亲,所以他通过文字请求校方能提供一间“陋宿”,可以让他“带母上学”。
我叫魏祥,男,汉族,现年19岁,家住苦甲天下的甘肃定西,定西一中高三毕业生。
本人因先天性脊柱裂、椎管内囊肿,出生后双下肢运动功能丧失,大小便失禁,爸爸妈妈在我半岁、两岁定医院、医院,寻求专家为我手术治疗疾病,但两次手术病情均未见好转,身体残疾情况没有得到改善,更不幸的是下岗多年的爸爸又身患不治之症,医治无效于年去世,留下年幼无知身体残疾的我和年轻无助的妈妈。
坚强伟大的妈妈在悲痛欲绝的日子里,不但没有放弃过对我细心无微的照顾,反而更加疼爱我,竭尽全力为我付出,并省吃俭用,除供我上学之外,她将少得可怜的工资多一分都舍不得花积攒下来,为我治病。于年6月,妈妈再次背着我踏上了北去的火车,医院神经外科专家,为我实施第三次手术治疗。1个多月的住院治疗,我和妈妈相依为命,身心深受煎熬,我的身体几经折磨,痛不欲生,妈妈的精神频临奔溃,孤零零的她没了爸爸的陪伴和支撑,可怜无比,更使我再次深感妈妈的艰辛不易与伟大。可是不争气的我,3次手术都未能改善我的身体状况,残疾依旧,且随着年龄增长残疾日趋严重。
钢铁般坚强的妈妈,擦干了眼泪,一如既往,风雨无阻背我上学。从小学中学到高中,12年如一日,妈妈的背影穿梭于小学中学到高中的大街小巷、校门、教室,好像她从来不知疲倦;12年的医院上班的护士,更是一位残疾少年求学路上的陪读者,守护神;12年的妈妈身教残儿志不残,历尽沧桑终不悔;12年的我竭尽全力,克服身体残障,刻苦求学,完成了中小学阶段的基础教育,今日以的高考成绩,给了我深爱的妈妈一份殷殷的报恩之礼,同时也给了不断关心呵护我,鼓励我,培养我的各阶段的恩师一份比较满意的答卷。
今有幸遇见举世闻名的清华大学老师,且有意备录我圆大学之梦,得此喜讯,我母子俩狂喜之余,又新添愁云,由于我的身体原因,无论我走到哪里,这辈子都离不开亲人的随身陪护,以照顾我的衣食住行,生活起居,妈妈为了陪我上学无奈放弃工作,仅有的经济来源将要斩断……在此,我恳切希望贵校在接纳我的同时,能够给我母子俩帮助解决一间陋宿,仅供我娘儿俩济身而已,学生我将万分万分感谢!!
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通过官方微博的回应,校方表示他们将会采取相应的助学政策,资助魏祥。
背后的母爱魏祥的母亲夏瑞云是一位普通的护士,在魏祥的父亲因病去世后,夏瑞云承担起家庭中所有的责任。医院里的患者,晚上回家还要照顾家里的小患者。夏瑞云成为了家里的经济支柱和精神支柱。
生活的艰难使得这位母亲不堪重负,几乎精神崩溃,但每当她看见孩子天真的笑容时,她就挺过来了。她经常对自己说“我倒了,他就没家了。”
在接下的时间里,她一边陪孩子读书,医院给孩子治疗,08年他们还去了北京看病,但魏祥的身体并没有多大改善。为了能够让孩子正常接受教育,从小学到高中,夏瑞云变成了魏祥的“双腿”。小学时背着他上学,到了初中背不动了就推自行车接送。
十余年如一日,夏瑞云陪孩子上学,陪孩子锻炼,用所学护理知识,帮助孩子进行康复训练,锻炼他的行走能力。久而久之,魏祥在母亲的鼓励下,渐渐学会了用双拐进行短距离的步行。“我和妈妈没觉得我和正常人有什么不同,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艰辛。能克服的困难一定自己克服。虽然身体有问题,但我照样可以活得很精彩。”面对命运的不公,他们认准一个道理:与其抱怨,不如多一些乐观、豁达。
今年的厦门工业学院毕业典礼上,一位穿着学士服坐在轮椅上的女学生的身边也站着一位母亲,和魏祥一样,这位女学生的双腿残疾,她的母亲风雨无阻的陪着自己的女儿读了15年书,她母亲这样说道:“我读了26年书。我自己11年,我女儿15年。”简单的话语,在此时却显得重如泰山。
伟大的母亲值得我们尊敬,在她们身上,我们看到了顽强、看到了坚持、看到了无私。正是因为她们的努力,才使得孩子的生活变得完整,多彩。我们应该向这样的母亲致敬,也应该向全天下的母亲致敬,希望努力的人都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