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脊柱裂 > 脊柱裂饮食 > 由魏祥带母上学引发的思考 >
由魏祥带母上学引发的思考
主编:姚村社《陕西舆情报告》(总第期)年第期、农历丁酉年6月20日,星期4、邮箱:wjh
. □姚村社(陕西) 惊动清华大学校长的甘肃残疾考生魏祥已经被清华大学录取。今天,甘肃省教育厅官微发布消息称,据省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魏祥的高考成绩为分,清华大学在甘肃省的国家专项计划理工类招生名额为23名,魏祥的成绩排在报考总人数的23名之内,他的电子档案被投至清华大学。目前,他已被录取到清华大学理科实验班类(数理)专业。(7月11日人民网)6月26日, 如今,魏祥已被录取到清华大学理科实验班类(数理)专业,人们的期盼终于变为现实。想当初,温情的氛围感动了多少人的心灵:作为一所名牌大学,清华大学不“耍大牌”,不仅为这个生活不能自理、经济困窘的残疾学生作出特殊安排,还发出了一封充满温情和励志的公开信,实在让人感动。
当然,更有媒体称,魏祥的遭遇是他个人之幸,但从中我们也读出了很多残疾考生的遭遇——如果不是魏祥写出这篇情深意切的文章,如果没有他那一番催人泪下的坎坷际遇,如果不是遇到清华这样的大学,“带母上学”不知是否这样容易。
据报道,在今年2月底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介绍了年最新的国家学生资助政策,我国已经建立起覆盖学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各个学习阶段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从制度上保障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问题的关键是,现实生活中,“因教致贫、因教返贫”现象仍然存在,在某些地区甚至多有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教育公平乃至社会公平,是公众所不愿意看到的。出现这样的情况至少说明,我国已经建立起的覆盖学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各个学习阶段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既有一个不断完善的问题,也有一个在社会各个层面全方位落实的问题,以确保不挂空挡,不留死角。
从制度和体系层面来说,也许解决魏祥这样的学子的后顾之忧,还真不能只靠高校“路见不平一声吼”。校长们的风度,显然不如学校及政府的相关制度更靠谱。如若我们真正能从制度和体系建设层面把魏祥这样的学子的后顾之忧解除掉,魏祥“带母上学”的意义当然就更深远、更有价值了。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