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出现,帮助更多的患者重新站起来

「本文来源:东方网」

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EO顾捷在墨尔本大学实验室看到了一个木头做的康复机器人原型,但墨尔本大学实验室受限于工程迭代、产品转化等困难,始终无法让创新点子成为真正的产品。

通过一场国际合作,由傅利叶智能发动强大的研发团队,历经无数次迭代,将木制的简单构想变成了创新独特的机器人产品。在今年11月公布的“白玉兰杯”上海设计创新产品大赛中,傅利叶智能的ArmMotusEMU三维上肢康复机器人从近千件作品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养”类别“最佳设计产品创新奖”,它的“雏形”就是那座木头产品。

“我们的技术并不是单一的,而是抓牢了基础层,覆盖了传感器、电机等,这是能将想法变成现实的‘法宝’。相信未来的趋势,将有更多的中国技术团队支持国际创新构思落地商业化。”顾捷表示。

利用康复机器人重新“站起来”

这样的奇迹正越来越多出现在身边

中国有超过万的残疾人,其中万为脊髓损伤患者和脊柱裂患者,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余生只能与床榻和轮椅为伴。“站起来”是他们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多年前一场车祸,残奥会轮椅击剑冠军姚芳脊髓受损,从此只能与轮椅为伴。尽管在赛场上她已经有了许多的荣誉,但始终梦想着像普通人一样行走。

姚芳至今都清晰地记得,她来到傅利叶智能,穿上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站起来的那一刻。“就像做梦一样,我可以直起腰杆,用自己的双腿迈开步伐,虽然需要借助机器人的辅助,但我和其他人走路的姿态是一样的。”姚芳说。

而现在在浦东的北蔡、金杨社区康复中心等处,傅利叶智能通过6年潜心研发的系列康复机器人还在帮助更多的社区居民:穿戴下肢康复机器人可以让先天或者疾病外伤造成的截瘫患者恢复行走能力,同时也避免患者长时间卧床而生褥疮,并且锻炼了肌肉强度;上肢康复机器人、腕关节康复机器人通过系统设定的游戏模式,模拟一些日常作业活动,让中风后遗症患者反复训练,恢复肌肉记忆和力量。

顾捷说,作为一名科技企业从业者,不断突破技术壁垒,以科技的赋能、模式的创新助力基层和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是赶考路上的新挑战。“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当下,康复机器人在社区、医院的需求很大。我们作为生产企业要带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研发产品、服务群众,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享有优质的康复服务。”

目前,扎根浦东的傅利叶智能已研发出上肢康复机器人、下肢康复机器人、腕关节康复机器人、手功能康复机器人等20多款产品。今年,凭借拥有多轴力传感器、柔性关节、先进的机器人控制算法、复杂医疗级交互技术等一系列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傅利叶智能成功入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中国康复机器人“出海”更具竞争力

中国企业创新已迈入全球化

6年前,顾捷从2人团队起步;6年后,在墨尔本、伦敦、芝加哥等地,他所创立的傅利叶智能公司已设立了多个海外分支机构,产品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7月,傅利叶智能总部搬入了张江机器人谷,并拥有了自己的展厅。

在顾捷创业之初,早已定下了带着中国技术“闯入”全球市场的决心,中国的康复机器人进入美国本土市场并非易事。年3月,傅利叶智能获得FDA资质,其自主研发的上肢康复机器人FourierM2正式出口美国最大的神经科学研究中心巴洛神经外科研究所,这是中国康复机器人自主品牌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也是傅利叶智能的重要里程碑。

随后,傅利叶智能陆续获得欧盟CE注册证、澳大利亚TGA注册证等多国医疗器械资质,在康复机器人领域实现了认证“大满贯”,这也是国内首家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如此全认证资质的企业。

如今,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康复机构内,傅利叶智能研发的康复机器人正帮助脑卒中、残障人士恢复自信。

顾捷认为,中国企业的创新已经迈入全球化,“傅利叶智能团队正和全球实验室进行协同研发。因为我们拥有基础层技术,成果转化成本更低,中国康复机器人‘出海’在技术、性价比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傅利叶智能以浦东为起点,展现了浦东个体自主创新的一面。浦东正全面推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落实落地,打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世界产业集群。各方正大力布局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打造“智能技术的最佳试验场”。

趁着这股“引领之风”,顾捷也希望带动更多的人工智能企业、人才在浦东“落地生根”并“开花结果”,“我们也正推动孵化和投资相关的传感器团队等,创造出更多人工智能产业链上的国产核心零部件,除了顶层人才外,培养金字塔‘腰部’工程师,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文字:杨珍莹

编辑:朱轶锴




转载请注明:http://www.gogkl.com/wahl/16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