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病例北医三院脊柱肿瘤病例2岁斜

男孩,1岁10个月,发现斜颈20余天,无外伤史,半夜间睡眠翻身时哭闹。无寒战、发热、呕吐,不伴四肢无力及二便失禁。

CT检查提示寰椎(C1)病变,考虑“嗜酸性肉芽肿?软骨肉瘤?脊柱结核?”(图1-1)。

入院查体:患儿斜颈,颈椎棘突及双侧椎旁肌无明显压痛;骶尾部见臀裂上方直径3mm窦道样结构,无粪便或液体流出。PPD试验,局部硬结直5mm。

图1-1A、B.CT横断面与矢状面检查提示C1左侧侧块骨质密度减低,可见边界不清的溶骨性骨破坏。C.MRI检查:C1左侧侧块形态欠佳,T2信号稍增高,齿突后方可见稍高信号影,压迫局部硬膜囊

结合患者的年龄及影像学表现考虑“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可能性大。建议活检,明确病理诊断。

放射科(柳晨):行CT引导下穿刺活检。患儿全身麻醉后取右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左耳前穿刺,用15G同轴穿刺针于左颈内静脉外侧进针,逐层穿刺入C1左侧侧块,破骨后进入病变内部。以16G穿刺活检枪取材4块,长度3~5mm,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图1-2)。

第一次穿刺病理结果:(C1侧块)少许送检物中可见稀疏分布的少量多核巨细胞、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细胞分化成熟,请结合临床相关检测除外骨巨细胞瘤。

穿刺后(发病后1.5个月),患儿症状基本好转(局部疼痛消失,斜颈已大致恢复正常)。

图1-2CT引导下穿刺活检

第一阶段讨论重点

1.如何诊断?

2.如何治疗?

第一阶段讨论精要

从临床上看,患儿发现颈痛、斜颈后1.5个月,症状基本好转,病程上考虑良性过程,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可能性大。可观察,无特殊治疗。

病理上,病变含多核巨细胞,建议“临床除外骨巨细胞瘤”。但骨巨细胞瘤常见于20~40岁患者,少见于婴幼儿。病理组织学上的多核巨细胞可见于任何有骨破坏和骨吸收的情况,不一定是骨巨细胞瘤。影像学表现为溶骨性病变,未见典型的骨巨细胞瘤改变。

一般情况下,脊柱病变的CT引导下活检可在门诊、局部麻醉下完成。患儿年幼,无法配合,选择住院、全身麻醉或者镇静下CT引导下活检。

综合临床、影像、病理,三者不相符。骨科会诊意见:建议患儿至外院病理科会诊;如为骨巨细胞瘤,手术风险极大,建议放射治疗(放疗);如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Langerhanscellhistocytosis,LCH),则可观察。目前需头颈胸支具保护,预防压缩骨折进展。

第一阶段诊疗过程

因症状缓解,患儿未做病理科会诊及其他特殊治疗,仅采取了“观察”。每3个月复查CT,见病灶没有明显进展(图1-3)。随访12个月,患儿未诉疼痛,颈部未再出现歪斜。

骨科门诊随访建议:继续观察。

图1-3外院CT:C1左侧侧块溶骨性骨破坏范围较前缩小

第二阶段诊疗过程

首次发病后21个月,家长发现患儿头部肿物。CT检查显示:颅骨多发病变(图1-4)。

骨科:结合病史、临床及影像,诊断为LCH,建议至外院小儿血液科行化疗。

外院小儿血液科:需要明确的病理结果,建议手术切开活检。

患儿家属拒绝手术活检,转回我院。经检查发现T6椎体病变。行穿刺检查。

胸椎(T6)穿刺病理:送检为破碎骨组织及透明软骨组织。骨髓腔内造血细胞稀疏,有少量嗜酸性粒细胞;常规形态及免疫组化染色均未见典型朗格汉斯细胞,不支持嗜酸性肉芽肿。免疫组化结果:CD1a(+/-),CD68(+/-),Langerin(-),S-(+/-)。

因仍无明确病理结果,放射科检查发现右髂部病变,第三次行CT引导下穿刺活检(图1-5)。

髂骨穿刺病理:送检物大多数为坏死组织,仅见数个散在细胞,免疫组化显示为S-(+),CD1a(+),Langerin(+),提示为LCH(图1-6)。

骨科诊断为LCH。患者再到小儿血液科就诊,但小儿血液科依然认为:病理报告不够明确(无法确诊LCH),仍不能实施化疗,仍建议手术活检。患者家属综合考虑后,仍不接受手术,最后于北京观察了3个月后即返回当地。患者随访12个月,未再有不适症状及颈部畸形,生长发育同同龄儿童。

图1-4颅骨CT

图1-5右侧股骨及髋臼散在多发不规则骨质破坏,局部骨皮质变薄、不连续,周围可见软组织增厚

图1-6第三次病理:图中示少许破碎组织,之间散在极少量单个核肿瘤细胞,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核染色质细腻。并见个别多核巨细胞及少量嗜酸性粒细胞

第二阶段讨论重点

1.临床诊断;

2.治疗原则。

第二阶段讨论精要

此例患儿仍旧面临着诊断问题。从骨科角度看,骨肿瘤的诊断需要三结合:临床、影像、病理。从骨科角度,考虑此患儿诊断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多发),因为临床与影像支持LCH,而病理结果不典型。从临床上,还需鉴别诊断炎症病变(临床与病理结果不支持结核病)。

LCH是一种组织细胞的异常分化,组织学上以骨质破坏、朗格汉斯细胞增生及嗜酸性细胞浸润为特点。LCH包括嗜酸性肉芽肿(EosinophilicGranuloma,EG)、韩-雪-克病(Hand-Schüller-ChristianDisease,伴有内分泌异常)和勒-雪病(Letterer-SiweDisease,伴有内脏损害)。

骨科医师熟悉EG。EG指仅发生于骨的LCH,单发者最为常见,预后也最佳;多发少见。此患儿的初期是单发的颈椎LCH,保守治疗(卧床+头颈胸支具保护)即可自愈。患儿1年多后,由单发LCH进展为多发的骨质破坏,逐步出现骨质破坏、再自愈。临床考虑是多发的LCH。

患儿没有确切的病理结果,与LCH的自然病程(病情变化、病变可以自愈)有关:病变急性期时(症状由轻微变为严重),病变中朗格汉斯细胞数量多,病理变化往往比较典型;病变进入亚急性期(症状由严重逐步变为轻微),病变中朗格汉斯细胞数量少,病理变化多为不典型(如第三次活检);病变进入修复期时,完全见不到肿瘤细胞(如第一次、第二次活检),仅仅在影像上看到骨质破坏的逐步修复。

LCH累及多处骨质或多个系统时,均需血液科或肿瘤内科进行化疗。方案多为甲氨蝶呤、泼尼松、长春碱等,据报道疗效较满意。

总结

此患者最终病理诊断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其诊断过程经历了近2年,体现了此病例的不典型性(C1起病、自愈后复发)。

小儿血液科因为病理诊断不确切,认为不能诊断,因而最终未行化疗。如按照骨肿瘤诊断的“三结合”原则,则可诊断多发LCH。这一差异体现出不同科室的诊断原则有待沟通。

多发LCH(C1侧块、颅骨、T6、右股骨及右髂骨),治疗上应选择化疗;但由于各种因素患者未行任何治疗(小儿血液科考虑病理结果还不够确定;患儿家属考虑风险或费用,不愿手术活检),治疗仅为观察和支具保护。

目前随访患儿症状缓解,需密切影像学随访(MRI无辐射,全身骨扫描相对辐射较小,这两者的组合是首选)。如果长期随访,不再复发,或许能为多发LCH自愈提供个案。此患儿的LCH还算温和,可自愈;当然也很有可能再次复发,甚至进一步恶化。(相关内容详见“延伸阅读”第二十一节)

赞赏

长按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最权威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最权威



转载请注明:http://www.gogkl.com/ways/110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