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六
临床预防服务
四、合理营养指导
1.营养
人体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
2.营养素
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5大类: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
3.营养素的主要生理功能
提供能量;构成细胞组织,供给生长、发育和自我更新所需要的材料;调节机体生理活动。
4.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
是在RDA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包括4项内容: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5.平均需要量(EAR)
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对某营养素需要量的平均值。
6.推荐摄入量(RNI)
相当于传统使用的RDA,是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
7.适宜摄入量(AI)
是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
8.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是平均每日摄入营养素的最高限量。
9.必需氨基酸(EAA)
指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数量不足,必须由食物供给才能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氨基酸,称之为EAA。人体所需的EAA共有9种,它们包括缬、亮、异亮、苏、苯丙、色、蛋、赖、组AA。
10.氨基酸模式
各种EAA间相互比例,称AA模式,或氨基酸相互比值;食物中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与人体越接近,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也越高。鸡蛋的蛋白质氨基酸模式与人体最接近,作为参考蛋白质。
11.参考蛋白(referenceprotein)
其中氨基酸模式与人体蛋白质氨基酸模式最接近的某种蛋白质常被作为参考蛋白,通常为鸡蛋蛋白质。
12.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食物蛋白质混合食用,其中所含的AA可以取长补短相互补充,从而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这种作用称为互补作用。
13.衡量蛋白质利用率常用的评价指标
(1)生物价(biologicalvalue)
即蛋白质利用率,指食物蛋白质被消化吸收后在体内利用的程度。
(2)氨基酸评分(AAS)
被测食物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评分模式与推荐的理想模式或参考蛋白模式比较来反映蛋白质构成和利用率的关系。
(3)蛋白质净利用率(NPU)
反映食物中蛋白质被利用程度,是机体利用蛋白质占食物中蛋白质的百分比,包含了食物蛋白质的消化和利用两方面。
14.蛋白质推荐摄入量
推荐摄入量规定轻体力成年男子75g/d,女子65g/d;对成年人来说,每日每公斤体重以1.2g为宜。
15.优质蛋白质
包括肉鱼禽蛋奶及其制品,含有大豆及其制品。
16.脂类
包括脂肪和类脂。
17.必需氨基酸
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中供给,而生理活动又不可缺少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EFA),包括亚油酸和α-亚麻酸。
18.食物中脂肪来源
(1)植物油脂,如豆油、花生油、菜籽油、芝麻油等。
(2)动物脂肪,如猪油、牛油、羊油、鸡油等。
(3)坚果类,如核桃、松子等及谷类胚芽部分也有较多的脂肪。
(4)蔬菜、水果含脂肪很少,绝大部分都在1%以下。
19.碳水化合物的分类
(1)单糖类,如葡萄糖、果糖、半乳糖。
(2)双糖类,如蔗糖、麦芽糖、乳糖。
(3)能被消化吸收的多糖,如淀粉、糖原、糊精、海藻多糖。
(4)不能被消化吸收的多糖,又称膳食纤维。
20.碳水化合物需要量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应占膳食总热能的55%~65%,相当于~克;碳水化合物含量丰富的食物主要是粮谷类、薯类、豆类及含淀粉多的坚果类;还有各种糖类。
21.膳食纤维
指不能被人类消化酶水解的植物多糖,它们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树胶、果胶和木质素等。分为可溶性膳食纤维,如树胶、果胶、多糖、半纤维素;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如纤维素、木质素、某些半纤维素。
22.能量
人体对能力的需要与消耗一致的;成人的能量消耗主要包括基础代谢、身体活动、食物的热效应(TEF)。
23.矿物质
将人体内,除C、H、O、N以外的元素统称为矿物(minerals),无论它们是以有机形式或无机形式存在于体内,都称为矿物质。
24.必需宏量元素
在人体内含量多的占人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每日需要量大于mg)的元素,称为必需宏量元素。
25.钙的生理功能
构成骨骼和牙齿的成分,维持神经和肌肉的活动,参与凝血过程,多种酶的激活剂,降低毛细血管及细胞膜的通过性、防止渗出、控制炎症及水肿。
26.促进钙吸收的因素
维生素D;膳食中蛋白质;糖类促进钙吸收,乳糖﹥葡萄糖﹥蔗糖﹥果糖﹥半乳糖;食物中适宜的钙、磷比例;当机体对钙的需要量大或膳食中钙供给量高时。
27.不利于钙吸收的因素
植酸;草酸;脂肪过多;食物纤维过多;钙吸收与年龄有关,随年龄增长其吸收率下降。
28.钙缺乏与过量
婴幼儿表现为佝偻病,成年人表现为骨质软化和骨质疏松。
29.钙的食物来源
(1)奶及奶制品中钙含量丰富,摄入后吸收率高,是最好的食物来源;
(2)含钙丰富的食品有豆类和豆制品,虾皮、海带、芝麻酱、发菜、银耳等。
30.铁适宜摄入量
成年男子为15mg/d;成年女子为20mg/d。
31.铁的食物来源
(1)铁的食物来源以动物性食品为好(动物肝脏),含量高,吸收率高;
(2)一般植物性食品铁的含量低,吸收率也较低;
(3)奶为贫铁食品,蛋黄含铁较高,但吸收率较低。
32.维生素的总类
(1)脂溶性维生素有A、D、E、K。
(2)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C,B1、B2、尼克酸、B6、B12、叶酸、泛酸、生物素。
33.维生素A缺乏
(1)暗适应能力下降,夜盲症与干眼病:毕脱氏(Bitot’sspot)斑。
(2)皮肤上皮过度角化,皮肤干燥、异常粗糙、脱屑、毛囊过度角化,可出现鸡皮样疹,多见于四肢伸侧、背部、肩部、下腹部及臀部的毛囊周围。
(3)影响粘膜上皮细胞正常形成。
34.维生素A食物来源
(1)维生素A只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以动物的肝脏(尤其是狗肝、鲨鱼肝)、蛋类、奶及奶制品中含量较高,鱼肝油是维生素A最丰富的来源。
(2)胡萝卜素也是维生素A的重要来源,它主要存在于红黄色及绿色的蔬菜水果中,含胡萝卜素较丰富的食品有胡萝卜、辣椒、番茄、桔子等含量较高。
35.维生素D缺乏病
(1)缺乏维生素D对于婴儿、儿童可引起佝偻病;
(2)缺乏维生素D对于成年人可发生骨质软化症和骨质疏松;
(3)过量摄入维生素D可在体内逐渐蓄积,引起维生素D过多症,临床主要表现为厌食、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多尿、烦渴,钙可大量沉积一些软组织中。
36.维生素D推荐摄入量
成年男女及14岁以上青少年维生素D为5μg/d(IU);维生素D的主要食物来源是部分动物性食品,如动物肝脏、鱼肝油和禽蛋等,奶中也含有少量的维生素D。
37.维生素C
维生素C具有抗坏血病的作用,故又称为抗坏血酸。生理功能包括:参与体内氧化还原过程,参与胶原的形成和维持,促进铁的吸收和储存,参与胆固醇及酪氨酸、色AA的代谢,解毒作用,防癌作用。
38.维生素C缺乏病
缺乏维生素C可发生坏血病(scurvy),其主要症状是出血和骨骼变化。原因是维生素C缺乏造成胶原合成障碍。
39.维生素C食物来源
主要来源于新鲜蔬菜和水果。
40.维生素B1缺乏病
脚气病,分为干型、湿型和干、湿混合型三种。
41.含维生素B1丰富的食物
有粮食、豆类、酵母、硬果,动物的心、肝、肾、脑、瘦肉也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B1。
42.维生素B2缺乏病
(1)口腔
唇炎;舌炎,如地图舌;口角炎;口腔粘膜溃疡。
(2)皮肤
脂溢性皮炎;阴囊皮炎,女性可有阴唇炎,故有「口腔生殖综合症」之称。
(3)眼部
轻者可有睑缘炎,球结膜充血,角膜血管周围增生,患者常感眼部灼痛和畏光。
(4)贫血
核黄素缺乏常干扰铁在体内的吸收、储存与动员,致铁量下降,严重者可造成缺铁性贫血。
(5)食物来源
主要是动物性食品,动物的内脏含量丰富,尤其是肝脏。
43.叶酸缺乏的主要表现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叶酸缺乏与新生儿的神经管畸形有关,包括无脑儿、脊柱裂。
44.平衡膳食
又称为合理膳食,是指提供给机体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合适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并与机体的需要保持平衡,进而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膳食。
45.平衡膳食的基本要求
(1)提供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合适的营养素,
(2)保证食品安全,
(3)科学的烹饪加工,
(4)合理的进餐制度和良好的饮食习惯。
46.膳食指南
根据营养学原则,结合国情制定的,是教育人民群众采用平衡膳食,以摄取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指导性意见。
47.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3)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
(4)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
(5)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
(6)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7)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
(8)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
(9)如饮酒应限量;
(10)吃新鲜卫生的食物。
48.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1)谷类食物g~g。
(2)蔬菜和水果g~g。
(3)鱼、禽、肉、蛋g~g,其中鱼虾类50g~g,畜、禽肉50g~75g,蛋类25g~50g。
④奶类和豆类食物,相当于鲜奶g的奶类及奶制品和相当于干豆30g~50g的大豆及制品;
⑤烹调油和食盐,烹调油不超过25g或30g;食盐不超过6g。
49.孕妇的膳食原则
(1)孕前期
多摄入富含叶酸食物/补充叶酸;常吃含铁食物;保证加碘食盐;适当增加海产品摄入;戒烟、戒酒。
(2)孕早期
清淡、适口;少食多餐;保证摄入足量碳水化合物;多摄入富含叶酸食物/补充叶酸;戒烟、戒酒。
(3)孕中、末期
适当增加鱼、肉、蛋、海产品摄入;适当增加奶类摄入;常吃含铁食物;适当身体活动;维持体重适宜增长;戒烟戒酒,少吃刺激性食物。
50.哺乳期的膳食原则
(1)产褥期
正常分娩后产妇可进食适量、易消化的半流质食物;
做剖宫手术的产妇术后24h给予术后流食1天,但忌用牛奶、豆浆、大量蔗糖等胀气食品,以后再转为普通膳食;
母体在分娩过程中失血很多,需要补充造血的重要物质,如蛋白质和铁等;
分娩会阴撕伤Ⅲ度缝合,无渣膳食1周。
(2)哺乳期
食物种类齐全多样化,供给充足的优质蛋白质,多食含钙丰富的食品,多食含铁丰富的食品,摄入足够的新鲜蔬菜、水果和海产品,注意烹调方法。
51.婴幼儿膳食原则
(1)喂养方法分为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以母乳喂养为最佳;
(2)健康母乳含有婴儿所需、比例最适宜、容易消化吸收成分,多种免疫物质;
(3)食物制作上要碎、细、软、新鲜,调配多样化。
52.老年人膳食原则
饮食多样化,食物搭配合理,宜吃软食;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主食包括一定粗粮、细粮;每天饮用牛奶或食用奶制品;吃大豆或其制品;适量食用动物性食品;多吃蔬菜、水果;饮食清淡、少盐。
53.临床营养
(1)基本膳食
包括普通膳食、软食、半流质膳食、流质膳食。
(2)治疗膳食
低蛋白、低盐、低嘌呤膳食等。
54.膳食调查方法
称重法、记账法、回顾法、化学分析法、食物频率法。
55.人群营养状况评价指标
(1)体重与身高
年龄组别体重,主要用于儿童;
身高组别体重;
理想体重(标准体重):主要用于成人。计算公式如下:理想体重(kg)=身高(cm)-kg(当身高为cm以下者为kg);
体质指数(BMI)是评价18岁以上成人群体营养状况的常用指标。体质指数的计算公式为:BMI=体重(kg)/[身高(m)]2。
(2)皮褶厚度与上臂围
皮褶厚度:通过皮下脂肪组织反映身体脂肪含量。
上臂围:上臂中点周长,反映肌肉及脂肪的情况,可大致了解一般营养状况,此指标多用于5岁以下儿童。
(3)腰围与臀围
男性腰围≥85cm、女性≥80cm患肥胖相关疾病的危险性增加,
腰围与臀围的比值也可以指示脂肪的区域性分布。
56.心血管疾病的营养防治原则
控制总能量摄入,保持理想体重;限制脂肪和胆固醇摄入;适量摄入蛋白质,少吃甜食;保证充足的膳食纤维摄入;供给充足的维生素和无机盐;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选富含钙、镁食物,适当增加钾摄入;饮食清淡,少盐、限酒;适当多吃保护性食品。
57.糖尿病的营养防治原则
首要原则是控制总能量;供给适量碳水化合物;供给充足膳食纤维;供给充足蛋白质;控制脂肪摄入;多吃蔬菜;不宜饮酒;合理安排每日三餐,每餐都含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
58.肥胖的营养防治原则
控制总能量;限制脂肪摄入量;碳水化合物供给要适量;限制辛辣和刺激性食物及调味品;足量新鲜蔬菜;避免油煎、油炸和爆炒的做法;早餐吃好,晚餐吃少。
59.骨质疏松症的营养防治原则
(1)儿童期开始注意补充足够的钙量,青春期摄入0mg/d以上的钙;
(2)适度身体活动,户外活动接受日光照射;
(3)避免吸烟、过量饮酒、咖啡;
(4)绝经后妇女加强钙的补充,选用加钙食品和钙补充剂;
(5)补充维生素D;
(6)吃大豆或其制品。
60.癌症的营养防治原则
(1)营养丰富、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多样化膳食;
(2)维持适宜体重;
(3)坚持身体活动;
(4)鼓励全年多吃蔬菜水果;
(5)选用富含淀粉和蛋白质的植物性主食,尽量粗加工;
(6)不饮酒;
(7)每日红肉摄入在80g以下,尽可能选择禽、鱼肉;
(8)总脂肪和油提供的能量占总摄入能量的15%~30%;
(9)限盐,每日<6g;
(10)减少霉菌对食品的污染并避免食用;适当方法保藏食物;不食用烧焦的肉、鱼。
五、身体促进活动
1.身体活动(PA)
又称体力劳动,是指骨骼肌收缩导致机体能量消耗明显增加的各种活动。
2.体适能
人们拥有或获得的、与完成身体活动的能力相关的一组要素或特征。
3.有氧运动
躯干、四肢等大肌肉群参与为主的、有节律、时间较长、能够维持在一个稳定状态的身体活动。
4.身体活动分类
(1)根据日常生活安排以及身体活动的特点和内容分类:职业性身体活动、交通往来身体活动、家务性身体活动、闲暇时间身体活动。
(2)按生理功能分类:有氧运动是身体活动中最主要的形式之一,阻力运动是强壮肌肉运动,关节柔韧性运动,身体平衡和协调性练习。
5.身体活动强度及其衡量
(1)身体活动的强度
是指单位时间内身体活动的能够水平或对人体生理刺激的程度。
(2)身体活动强度衡量方法
常见有最大心率百分比、最大耗氧量百分比(VO2max)、自我感知运动强度、代谢当量。
(3)最大心率百分比
(4)最大耗氧量百分比(VO2max)
是机体进行大肌肉群参与的肌肉动力性收缩活动中,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的耗氧量。
(5)自我感知运动强度
以受试者自我感觉来评价运动负荷的心理学指标。
(6)代谢当量(MET,梅脱)
是指身体活动时的能力消耗与安静坐姿时的能量消耗之比。
6.身体活动总量
是个体身体活动强度、频度和每次活动持续时间的综合度量,其数值上等于身体活动强度、频度和每次活动持续时间三个变量的乘积。
7.身体活动伤害
是指身体活动中或活动后发生的疾病,最常见的是外伤和急性心血管事件。
8.运动处方
是指对从事运动锻炼者或患者,根据医学检查资料(包括运动测试与体适能测试),按其健康、体适能即心血管功能状况,结合生活环境条件和运动爱好等个体特点,用处方的方式规定适当的运动类型、强度、时间及频度,并指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以便有计划地经常性锻炼,达到健身或治疗的目的。
9.制定个性化运动处方的原则
(1)要个性化、有针对性,要循序渐进;
(2)要具有有效性和安全性;
(3)全面性和长期性;
(4)考虑机体的全面锻炼,兼顾局部和全身的关系。
10.制定个性化运动处方的步骤
运动前风险评估,确定身体活动目标量,确定活动进度,预防意外情况和不适的处理。
11.单纯性肥胖运动处方
(1)目标是增加能力消耗、减控体重,保持和增加瘦体重,改变身体成分分布、减少腹部脂肪,改善循环、呼吸、代谢调节功能为目标。
(2)提倡多种形式和强度的身体活动,运动形式以大肌肉群参与的有氧运动为主,辅以平衡训练和抗阻训练。
(3)充分利用日常劳动。
(4)强调肌肉力量锻炼。
(5)身体活动至少达到一般成年人推荐量;中等至高强度运动;强调延长运动时间及增加运动频率。
12.2型糖尿病运动处方
(1)选择大肌肉群参与的有氧耐力运动和肌肉力量练习;
(2)无禁忌情况下,身体活动推荐量与普通人相同;
(3)总活动量设定以个人病情和体质为基础;
(4)身体活动一般达到中等强度,鼓励从事肌肉训练;
(5)保护身体活动的安全,防止心血管意外事件发生;
(6)增加运动量和强度时应合理安排进度,适时监测,运动时的足部保护。
13.原发性高血压运动处方
(1)以大肌肉群参与的有氧耐力运动为主;提倡有氧、中低强度、持续10分钟以上的活动;
(2)适合太极拳、瑜伽等;
(3)如没有运动禁忌,应达到一般健康人的推荐量的目标活动量;
(4)如有心血管病等并发症造成运动能力受损时,应根据情况调整处方;
(5)首要北京专治白癜风的医院有哪家白癜风医院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