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佳结对帮扶干部候选人事迹简介

版石镇岭东村结对帮扶干部

陈元平事迹简介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陈元平,男,中共党员,现任安远县卫计委副主任,是一位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帮扶干部,自从结对帮扶岭东村新屋下组的贫困户以来,把贫困户当成亲人,从实际出发给予贫困户生活上的巨大帮助,从不锦上添花,只有雪中送炭!从客观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然后对症下药,帮助贫困户自身发展起来,亦扶智、又扶德。

岭东村新屋下组贫困户陈金龙是一位精神病患者,自顾不暇,有一位年迈的老母亲,体弱多病,家中无经济收入来源,陈元平同志结对帮扶后,在了解其家庭情况后,帮陈金龙办理了低保并医院,在医院里长期住院治疗,其母在身边陪护,并帮助他们申请了低保。陈金龙的母亲老泪纵横,感动的握着陈元平同志的手说:“谢谢你,非常感谢!”

岭东村新屋下组贫困户陈兴繁,夫妻俩年事已高,其妻子有老年痴呆,有两个儿子,大儿子陈海残疾,整天在家无所事事,小儿子陈龙也只是挣一点生活补贴,根本解决不了一家人的生活开销。在结对帮扶过程中,陈元平同志帮助陈兴繁全家办理了低保,使其每个月能拿低保金元,为陈海安排了村里的图书管理员的公益性岗位,并鼓励陈龙在家发展种养产业,同时向其兄弟俩宣传光伏发电政策及带来的经济效益,陈海了解了光伏发电的好处后,同意今年在自家房顶安装光伏发电,通过陈元平同志结对帮扶后,两兄弟信心满满,因为陈元平同志的帮助,这个家庭的的生活蒸蒸日上!

岭东村新屋下组贫困户刘世红,是一名地道的农村妇女,没有文化,其丈夫陈胜灵患有精神病,还有一位年老体弱的婆婆,经济负担重,儿子和儿媳妇为了全家人的生活,背井离乡,在外面打工,把刚出生没多久的儿子留给刘世红照顾,现家中一老一小一病。在陈元平同志协助下把其丈夫医院住院,让其享受到了门诊每年元免医院住院一个月约元的药费减免,又在陈元平同志的指导下,申请了金融扶贫标准厂房5万元贷款,并鼓励其多养殖鸡鸭和安装光伏发电,日子过的越来越好!

正是这样一位很接地气、很有爱心、很有责任心的帮扶干部,在他的帮扶下,贫困户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天心镇长布村结对帮扶干部

欧阳鑫珍事迹简介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长布村帮扶干部欧阳鑫珍同志结合扶贫工作的具体要求,以农民增收为重点,以全面脱贫为目标,以精准帮扶为手段,真抓实干,奋力拼搏,为长布村的精准脱贫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一、深入调查研究,谋划扶贫开发工作思路。欧阳鑫珍同志为了准确把握结对帮扶户致贫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扶贫开发工作,他经常轻车简出,深入结对帮扶户家中走访调查研究,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研摸底,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对帮扶户基本情况、经济发展现状、脱贫愿望和扶贫开发规划等有了深刻的认识。进一步确立了扶贫开发工作思路,找出问题症节,找准致贫原因和帮扶户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通过查摆问题,开展具有针对性帮扶工作。

二、健全工作机制,确保帮扶工作稳步推进。欧阳鑫珍同志在确立帮扶对象之后,便在第一时间与结对联系户开展了走访认亲活动,通过与结对联系户面对面交流,确立了总体帮扶工作思路、推进策略、工作重点和脱贫措施。帮扶长布这几年来,欧阳鑫珍同志多次深入帮扶户家中调查研究、落实帮扶项目,开展送温暖活动,解决帮扶户实际问题。通过他的努力,为挂点帮扶户办理了低保、产业扶贫贷款、产业补助等,为贫困户增收脱贫打下坚实基础。

每当谈到自己挂点结对联系户时,欧阳鑫珍同志都满怀感慨地说道,“结对这几年来,我把自己帮扶户视为自己的亲戚,无时无刻不牵挂着他们,他们也把我当作了知心人,一有时间我就会去看看他们,看看他们需要什么帮助,有什么最新的政策告诉他们,扶贫之路虽然收获与困苦相伴,但是看到自己结对的联系户脱贫了,过上了好日子,我心里就高兴,我希望通过我自己微博的努力,让他们尽快脱贫,但是我更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我结对的帮扶户掌握脱贫技能,靠自己赢得幸福生活。”

塘村乡塘村村结对帮扶干部

陈仲事迹简介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陈仲,男,汉族,年10月出生,现任塘村乡扶贫办主任。该同志于年来到安远县最偏远的乡镇—塘村乡参加工作,先后在黄沙村、塘村村开展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在工作期间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把群众的事当最重要的事,兢兢业业,得到同事、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扎根基础,体察民情。年,该同志来到塘村乡,走上了基层工作人员的岗位,首先就到了塘村乡最偏远最艰苦的黄沙村,村里没有完全通水泥路,也没有手机信号,多少次下村靠的是两条腿。来到村里后,陈仲没有把自己当外人,凡事都自己亲自去做,群众只要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在了解到群众通讯存在困难后,与挂点单位一起,同移动公司多次协调沟通。年,黄沙村安装了全新的信号塔,解决了困扰多年的通讯问题。

二、全力帮扶,促进脱贫。作为乡里的扶贫办主任,陈仲同志始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准确掌握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并统筹安排各项扶贫工作,确保了扶贫工作稳步推进。一年来,累计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1户人,危房改造65户,发放产业补助34万元。为了做好扶贫这项工作,他认真学习扶贫各项政策,做到扶贫政策了然于胸,不管是帮扶干部还是贫困户有问题,他都能快速解答,小小的办公室里常常挤满了前来办事的群众。

三、工作创新,认真负责。他在工作中,始终勤勤恳恳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坚持把把扶贫工作当做磨炼,一丝不苟,认真踏实,决不让错误发生在自己手中,决不让工作在自己手上停滞。同时,努力做好学精准扶贫的各项工作,认真谋划扶贫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他负责的各项工作和数据报表始终排在全县的前列。

车头镇龙竹村结对帮扶干部

王本路事迹简介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王本路,一个90后的阳光大男孩,高高瘦瘦,皮肤有些黑,年通过大学生村官考试来到车头镇人民政府,驻龙竹村村官。

年,车头镇政府开始在全镇范围鼓励村民种烟,寻求脐橙产业之外的第二项发展产业。首先试点的村就在龙头村,因为龙头村地理位置优良,土地平整,依托全省千亩烟叶示范基地试点的资源优势打造了较为完善的排水灌溉系统,具有非常特殊的优势。

王本路因此看到商机,想要自己承包烟田种烟,但是,摆在面前的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管理员谁来当?他是龙竹村的大学生村官,距离龙头村有很长一段路,而且吃住在镇里,各项工作的开展也不可能让他全天候的当一个烟田管理员。于是,王本路又犯难了。就在这时,镇里大规模搞精准扶贫摸底,县里下发各项扶贫结对的文件,针对贫困户有相应的扶持政策。于是,王本路脑海中很快构思了一个想法:何不邀请一个本地的贫困户合伙种烟呢?他主动向镇里领导汇报情况,请求挂点帮扶龙头村的一个贫困户,和他一起管理烟田,同时带动贫困户种烟。他的要求得到了领导的同意和赞许。

龙头村有一户叫唐小英的人家,夫妻双方都在村里务农,同时还要供两个外出求学的孩子读书,家庭经济情况很困难,也被评为村里的扶贫户。王本路通过村干部了解到唐小英家的情况后,特地利用晚上农户在家的情况,找到唐小英一家并说明了来意,没想到双方一拍即合。因为唐小英一家没有钱出资,于是王本路和唐小英签订合同,上面注明王本路出资,唐小英出劳力,获益后按照比例分成。

王本路开始朝着带动贫困户种烟致富的道路大步迈进,白天专心工作,晚上打着手电筒,去烟田看烟叶的长势,并随时和他的合伙人唐小英沟通情况。目前,王本路和贫困户合伙的烟田长势良好,预计将盈利5万元左右,而届时唐小英一家也将获得工资在内的收益2.5万元左右。这个叫做王本路的小伙子为人低调谦虚,逢人问什么都只是含蓄的笑笑,对于他的付出他不谈,他的收获他也不谈,他说看他的行动。

对于带动贫困户种烟致富的道路,目前他还是一位探索者。但是,他的勇气和实干却是真的让人佩服的。

镇岗乡高峰村结对帮扶干部

魏伟圆事迹简介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小魏啊,为什么我的黄龙病补助款没有到账,你能跟一下吗”,贫困户薛宇明着急地对前来走访的魏伟圆说到。这边作为计生户的贫困户汪中发,也在询问关于其建房补助的问题。不能当场解答的,魏伟圆都详细记录下来,以便电话或者下次再来告知。因为魏伟圆知道,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都不是小事,应该尽快解答办理。

魏伟圆是镇岗乡的一名帮扶干部,也是一名90后,今年挂点了3户贫困户。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魏伟圆清晰地记得当初面试时自己所说:基层同样是大舞台,自己要在基层体现价值。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他尽自己所能,为贫困户排忧解难,真正沉下身,与贫困户用心交流,也赢得了贫困户的认可和信任。

贫困户薛宇明,因妻子患癌,治疗费用高昂,需经常往返赣州和家里进行治疗,对普通农村家庭来说是不能承受的。在魏伟圆的协调下,认定该户符合低保条件,便帮助其办理了低保;在大病救助方面,通过申报相关资料,得到了一定的补助;在生态护林员评选中,也帮助薛宇明成为一名护林员。现在除了复查身体要外出,平时薛宇明妻子都能在家,带着上幼儿园的孙女,并买了一些鸭苗和小鸡来养殖,魏伟圆也是帮其申报了产业补助。贫困户汪中发,作为一名计生双女户,自己患有结石身体不好,生活困难。计生建房补助政策下来后,魏伟圆也是多次到其家了解情况,成功地申报了计生补助,消除了其心中对计生政策能不能兑现的疑惑。现在汪中发能在家附近的木材加工厂做工,其妻子也能在外做些零工补贴家用,生活也是好了很多。贫困户汪晓东情况最为特殊,很早没了父母,因其行为怪异喜欢涂涂画画,人称外号“天师”。魏伟圆积极联系其在外打工的弟弟和叔叔,一起为汪晓东生活更为安定而努力。改房政策下来后,帮助汪晓东申报了贫困户建房补助,现在已经改房完成,装修完成后便能搬入新居。

从大学校园走入社会,精准扶贫让这位90后帮扶干部与贫困户联系更加紧密。作为一名党员,魏伟圆也深知须对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负责,不知不觉走过了又一个春秋,他还在坚持着:扎根基层,青春无悔。

浮槎乡槎江村结对帮扶干部

廖文驰事迹简介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寂静的乡村笼罩在第一缕晨光中,远处的几声犬吠,震落了树叶上晶莹的露珠。浮槎乡纪委书记廖文驰跟往常一样,骑摩托离开乡政府大院,开始了新的一天工作。

浮槎乡槎江村是一个人口余人的“十三五”贫困村,民风彪悍、思想闭塞。精准识别是一项繁杂的基础性工作,廖文驰不怕麻烦,走村入户,开展入户调查、核实、甄别等工作,全村户贫困户他至少跑了3趟,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扶贫户赖忠路感慨地说:“廖书记真是咱们的贴心书记啊。”为完成空心房整治任务,廖文驰带领乡村干部封闭运行3个月,踏破铁鞋、磨破嘴皮,想尽各种办法,耐心细致做通空心房户拆除工作。在拆除旱塘组一片空心房过程中,一位老人一时冲动,从家里拿出一把镰刀冲向廖文驰,要求停止拆除。廖文驰临危不惧、坦然面对,苦口婆心地对老人进行开导。最终,老人低下了头、扔下了镰刀、同意了拆除。在廖文驰的带领下,槎江村圆满完成了2.3万平方米的空心房拆除任务。同时,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也在如火如荼进行中,一江两岸秀丽美景正在展现眼前。

光伏产业是一项短平快的致富产业,贫困户余二凤四肢残疾,无劳动能力,廖文驰来到她家动员申报光伏产业。起初,余二凤心存顾虑,害怕贷款不能偿还,坚决不装,远在深圳打工的儿子也极其反对。廖文驰不畏艰辛,不耐其烦的上门宣传光伏政策,并多次打长途电话给余二凤的儿子,帮她们算好经济账,消除她们的疑惑。最终,在他的真情劝导下,余二凤同意了光伏安装。正是在廖文驰的悉心发动下,全村71户贫困户办理了光伏发电,申办率在全县各行政村位列前茅。同时,他组建了番薯干专业合作社,科学制定了《槎江村番薯产业发展规划》,组织干部帮助贫困户流转土地亩、协调贷款万,计划在村里种植番薯亩,番薯产业正撑起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小康梦。

双芫乡刀坑村结对帮扶干部

叶永明事迹简介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用真心办实事,用真情暖民心。”这是结对帮扶干部叶永明的真实写照,作为一名帮扶干部,他时刻以“真情为民、用心服务”标准来要求自己,自觉参与到结对帮扶工作中,带着质朴的心去结对,秉着纯洁的情去帮扶。   

一、深入群众,做扶贫政策的宣讲人。作为一个老干部,在平时的工作中他总能做到放下身架,与贫困户微笑交谈、真心相对,积极为他们宣传精准扶贫相关政策,并结合贫困户实际,为贫困户制定脱贫计划,切实解决贫困户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困难。刀坑村白石贫困户黄流生,膝下无子,年老多病,属于分散五保户,仅靠每月两三百的五保金和自己养的几箱蜜蜂维持生活,为此,他经常为其送去油、米、盐等物资,鼓励他发展一些家禽养殖产业,还帮助其打扫房前屋后卫生。黄流生逢人便发自肺腑地说:“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党的好干部,让我感受到了党的温暖!”

二、身体力行,做贫困户脱贫的引路人。他总是时刻







































白癜风治疗中心
白癜风医院哈尔滨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gogkl.com/wadwh/9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