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脊柱裂 > 脊柱裂症状 > 坐骨神经痛可能会导致瘫痪 >
坐骨神经痛可能会导致瘫痪
听说明天寒潮降临广州,要降温咯,亲们记得多加件衣服哦
“久坐成病”说的没错,我们现在比以前懒多了,不锻炼就算了,有时候站着没多久就想坐着休息,结果关节各个部位都出现了问题。坐骨神经痛的原因是很多人想知道的,那么坐骨神经痛是什么病因?会导致瘫痪吗?与腰椎间盘突出有什么关系?又该如何治疗?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解决关于坐骨神经痛的疑问。
概述坐骨神经由腰5~骶3神经根组成,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的疼痛综合征。即疼痛位于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
病因本病是常见病,好发于青壮年男性,体力劳动者发病率高,多单侧。
1、按病因不同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坐骨神经痛
(1)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即坐骨神经炎,临床上少见,往往与体内感染源有关。
(2)继发性坐骨神经痛,是指疼痛继发于坐骨神经局部及周围结构的病变对坐骨神经的刺激、压迫与损害。
最常见的病因是腰椎间盘突出症,还有椎管狭窄,肿瘤,结核,妊娠子宫压迫,蛛网膜炎等也可以引起。因此,在诊断坐骨神经痛时,应进一步寻找病因。
2、坐骨神经痛按病损部位不同,可分为根性和干性两种
(1)根性坐骨神经痛较多见,病变位于椎管内(如腰椎间盘突出、椎管内肿瘤、腰椎结核、腰骶神经根炎等)。
(2)干性坐骨神经痛的病变主要是在椎管外坐骨神经行程上,病因有骶骼关节炎、盆腔内肿瘤、妊娠子宫压迫、臀部外伤、梨状肌综合征、臀肌注射不当以及糖尿病等。
症状1.一般症状
(1)疼痛主要限于坐骨神经分布区,大腿后部、小腿后外侧和足部。疼痛剧烈的病人可呈特有的姿势,腰部屈曲、屈膝、脚尖着地。如病变位于神经根时,椎管内压力增加(咳嗽、用力)时疼痛加重。
(2)肌力减退的程度可因病因、病变部位、损害的程度不同差异很大,可有坐骨神经支配肌肉全部或部分力弱或瘫痪。
(3)可有或无坐骨切迹处坐骨神经干的压痛。
(4)有坐骨神经牵拉征,Lasegue征及其等位征阳性,此征的存在常与疼痛的严重程度相平行。局麻坐骨神经根或神经干此征可消失。
(5)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膝反射可因刺激而增高。
(6)可有坐骨神经支配区域的各种感觉的减退或消失,包括外踝的振动觉减退,亦可有极轻的感觉障碍。
2.坐骨神经炎
常伴随各种类型的感染及全身性疾病发生,如上呼吸道感染。因坐骨神经较为浅表,受潮、受寒时易发生坐骨神经炎,全身性疾病发生坐骨神经炎时应注意有无胶原病及糖尿病等并发。
坐骨神经痛大多数为单侧,不伴有腰、背痛;疼痛一般为持续性,亦可为发作性,椎管压力增加时症状加重,亦可沿坐骨神经径路放射。坐骨神经干压痛明显,腓肠肌压痛存在;疼痛与肌无力多不平行,一般疼痛较重,而肌无力多不明显,急性期由于疼痛判断运动功能较为困难,可检出足下垂,腓肠肌、胫前肌萎缩;跟腱反射减低或消失,但跟腱反射亦可正常,膝反射正常,浅感觉障碍明显。
3.继发坐骨神经痛
(1)腰椎间盘突出症
是坐骨神经痛最常见的原因,多发于腰4~5及腰5~骶1,约1/3病例有急性腰部外伤史,多数患者发生于20~40岁之间,临床特点是有数周、数月腰背痛,而后一侧下肢的坐骨神经痛。体检除具有坐骨神经痛的一般症状外,尚有腰背肌紧张,腰部活动受限,脊柱侧弯,病变部位的棘突压痛。
(2)腰椎骨性关节病
多见于40岁以上者,亚急性慢性起病,多有长期腰痛史,坐久站起困难,站久坐下困难,临床上可表现为一侧或两侧的坐骨神经痛及腰部的症状。
(3)腰骶椎先天畸形
腰椎骶化、骶椎腰化、隐性脊柱裂,后者除可表现有坐骨神经痛外,常有遗尿史,体检常有足畸形,腰骶部皮肤异常,如肛门后方的小凹、骶部中线上的小血管瘤,此常常客观而准确地指示椎板未愈合的部位。
(4)骶髂关节炎
常见为类风湿、结核性病变,在腰椎椎间关节有渗出破坏时刺激腰4~5神经干,部分病人可有坐骨神经痛症状。
治疗一、西医治疗
1、应针对病因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急性期卧硬板床休息1-2周常可使症状稳定。
2、对症治疗,疼痛可用扑热息痛加可待因30mg,3-4次/d,以及其他非甾体类镇痛药,如异丁苯乙酸、萘普生等。
肌肉痉挛可用安定5-10mg口服,3次/d;或环苯扎林10mg口服,3次/d,可能有效。
3、严重病例可用地塞米松10-15mg/d,静脉滴注,7-10天;一般可口服泼尼松10mg,每日3-4次,10-14次为一疗程。
也可用1%-2%普鲁卡因或加泼尼松龙各1ml椎旁封闭。可配合针灸和理疗,保守疗法多可缓解。
疗效不佳时可用骨盆牵引或泼尼送龙硬脊膜外注射,个别无效或慢性复发病例可考虑手术治疗。
4、卧床休息:
特别是椎间盘突出早期卧硬床休息3-4周,有的患者症状自行缓解。
5、药物治疗:
止痛剂,维生素B族,短程皮质类固醇激素口服可有利恢复。
6、理疗:
急性期可用超短波疗法,红斑量紫外线照射等治疗。慢性期可用短波疗法直流电碘离子导入。
二、中医治疗
1、小活络丹:用于寒湿痰瘀所致腰腿痛。
2、木瓜丸:用于风湿痹痛。
3、健步虎潜丸:用于腰腿痛伴下肢无力。
4、大活络丹:用于虚证腰腿痛。
?虚寒型
本型多因年高体弱,阳气不足,外受寒湿侵袭,痹阻经络引起。症见腰、臀、腿放射性疼痛,伸展不利,局部喜温,平素畏寒,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弦。以温肾培元驱寒通痹治之。
例1 患者,男,78岁。年11月25日初诊。2年前曾患左侧坐骨神经痛,近因疲劳过度,受凉发病10天。证见左侧臀部NFDD2痛放射至下肢,活动受阻,卧床不起,患肢冷,腓肠肌有明显压痛点,舌淡白,脉弦细。此乃年事已高,下焦阳虚,元气亦微,不能输布阳气以达四肢,故易受寒邪所侵袭。治当温肾培元,驱寒通痹。
方药:熟附子、桂枝、木瓜各10g,川牛膝、白芍各15g,生黄芪、鸡血藤各30g,淡干姜、炙甘草各6g.每日1剂,水煎服。
5剂后痛减大半,冷感缓解。原方加淫羊藿15g.药服7剂,痛除病愈。随访2年未复发。
?气血留滞型
此型表现为坐骨神经痛伴见懒言倦怠乏力,舌淡红,苔白,脉细,多因气虚血滞,经络阻滞不通引起。宜补其气血,畅通血脉,方药可选用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健运汤加减。
例2 患者,男,55岁。年5月10日初诊。病起1月,右臀、大腿后侧、小腿外侧疼痛加剧1周,入夜难眠。检查:痛苦病容,懒言气弱,形体消瘦,神疲乏力,伸展不利,右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大粗隆、腓肠肌有明显压痛点,手足欠温,舌苔薄白,脉细弱。此乃气血虚弱,留滞不通所致。治以益气血通血脉。
方药:党参、黄芪、鸡血藤各30g,当归12g,乳香、没药各9g,三棱、莪术、伸筋草各10g,全蝎、祁蛇各3g,川牛膝15g,炙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
5剂后疼痛明显减轻,已能睡眠。照方再服5剂,疼痛大减,能下地活动。因胃纳欠佳,守前方加砂仁、山楂、神曲,再服7剂,病愈。随访5年无复发。
?肾虚型
症见一侧臀部放射性疼痛,腰膝NFDD2软,不能久立或步履,腰及下肢常有冷感,精神不振,气短乏力,面色NFDD6白,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等。此乃肾阳虚弱,气滞血瘀,筋脉失养。治宜温补肾阳,通络止痛。方选右归饮加减。此型与虚寒型内因相似,但虚寒型多由受凉引发,治疗上注意驱寒,本型重视补肾。
例3 患者,女,58岁。年3月15日初诊。主诉:右下肢沿坐骨神经走向呈放射性疼痛1月余。曾服芬必得等治疗不效。X线检查:L2~4椎体肥大(横突前缘唇样骨质增生)。刻诊:右足伸屈受阻,腰NFDD2足软,步履艰难,患肢常觉冷感,精神不振,腓肠肌压痛明显,舌淡苔白,脉细。四诊合参,辨为肾虚型。治以温补肾阳,活血通络。
方药:制附子、桂枝各10g,熟地黄、山茱萸、川牛膝、巴戟天、续断、肉苁蓉、杜仲、桑寄生、骨碎补各15g,土鳖虫10g,鸡血藤30g,炙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
7剂后疼痛冷感明显缓解。原方继服5剂,疼痛大减,活动正常。守方5剂,痛除病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湿热型
症见疼痛较剧烈,沿下肢后外侧放射,重着灼热,步履困难,伴有口干苦,尿黄,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滑数。此乃湿热灼筋,气血阻滞不通所致。治以清热利湿,活血通络。方选加味四妙汤。
例4 患者,男,62岁,年1月20日初诊。左腿NFDD2痛连及臀部已延2月余,近10天来疼痛加剧,患肢有灼热感。无明显外伤史,因工作关系常受水湿浸淫。自觉口干而苦,小便色黄,舌苔白腻而黄,脉濡带滑。证属湿热型。治以清化湿热,活血通络。
方药:炒苍术、黄柏各12g,川牛膝15g,薏苡仁30g,防己、木瓜、独活、土鳖虫各10g,丹参、鸡血藤各30g。每日1剂,水煎服。
5剂后臀腿灼痛明显缓解。原方继服5剂,苔黄口干苦消失。为巩固疗效,守方去防己加白术、茯苓,连服5剂,病愈。随访2年未复发。
问题答疑1、凡坐骨神经痛就有腰椎间盘突出吗?
坐骨神经痛是腰椎问盘突出的主要症状,但不能说凡坐骨神经痛就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大多数坐骨神经痛患者是因腰椎间盘突出症所引起,但也有部分的坐骨神经痛是由其他因素所致,凡是能压迫刺激坐骨神经的疾病都可引起坐骨神经痛。况且,腰椎间盘突出不一定都会引起坐骨神经痛,因坐骨神经来自腰4、5神经根和骶1—3神经根,因而腰l、2或腰2、3椎间盘突出一般不会影响坐骨神经。当腰4、5或腰5、骶1,椎间盘突出后,可刺激、压迫神经根,出现根性坐骨神经痛的特征。
根性痛多系椎管或报管处病变压迫或刺激局部脊神经根所致,除腰椎闻盘髓植突出或脱出压迫、刺激外;根管秩窄、椎管内肿瘤等因素压迫刺激,均可引起根性坐骨神经痛。而干性坐骨神经痛更本能说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干性坐骨神经痛病变主要位于椎管外,常由于坐骨神经干附近病变引起,如髓髂关节炎、梨状肌综合征等。所以,患了坐骨神经痛,应首先鉴别是何种疚病引起的,便于更好的诊治。
2、为什么受凉、受潮后也能引起坐骨神经痛?
有些患者无外伤或过度劳累的病史,只觉得自己曾受过凉、受过潮湿,有些患者曾睡过潮漫的地下室等。结果出现了腰背或下肢疼痛。至于为什么受凉、受潮后出现坐骨神经痛,目前尚无确切的解释。不过比较一致的认为是,这些患者腰、骶及下肢肌肉受到潮湿后,出现局部肌肉痉挛,小血管收缩,影响了局部肌肉、神经的血液循环,使其营养供应不足,局部代谢产物增加,致肌肉痉挛.疼痛加重。因此,避免腰部受风寒、受潮湿是预防坐骨神经痛的重要措施之一。
3、怀孕是不是也很有可能引起坐骨神经痛?
通常怀孕不太可能患有坐骨神经痛。怀孕期间,你可能感受到后背或骨盆疼痛(耻骨联合区疼),但是这些通常跟坐骨神经痛无关。它们更可能是由于骨盆疼痛引起的,所以盆腔疼痛更常见,它和坐骨神经痛的一些症状相似。
坐骨神经痛也不是因为胎儿压迫神经导致,通常是因为椎间盘压迫导致神经周围组织肿胀。怀孕本身并不会增加脊柱受损的风险。但是提过重的重物或需要身体使用大力的时候(比如操作大型机器),是引发坐骨神经痛的常见因素。怀孕期间,你首先需要尽量避免提重物,当然孕妈妈提重物或过重物体的几率比正常人要低很多,因此,需要寻求其他原因,如盆腔痛。
长期久坐或不良姿势可能导致坐骨神经痛,这也是孕妈妈应该积极地锻炼的原因。
4、坐骨神经痛压痛点多在什么部位?
坐骨神经痛在体表的压痛点因受捐部位不同而不同。根性坐骨神经痛沿坐骨神经走行有几个压痛点,即坐骨孔点(坐骨孔的上缘)、转子点(坐骨结节和转子上方)、胭窝(帼窝中央)、胖骨点(脖骨小头之下方)、踝点(外踝之后)。还有肌肉压痛;以小腿中部肌肉的压痛最为显著。干性坐骨神经痛在病变水平的腰椎棘突或横突常有压痛,压迫时疼痛常由局部向该侧下肢放射;有时于患侧的臀部坐骨大孔区也有压痛,臀以下的坐骨神经痛较轻或不明显。
5、预防坐骨神经痛饮食应注意什么?
预防坐骨神经痛饮食要拄意以下几方面:
(1)适当控制饮食的量,合理搭配杂粮。严禁暴饮暴食,如果对饮食的量和质不能科学控制、搭配,那么肥胖就不可避免。
(2)多食两素,即维生素和纤维素。尤其是B族维生素,它是神经代谢非常重要的物质。所以应适当吃些牛奶、粗米、粗面、胡萝卜、新鲜蔬菜和水果来补充。适当吃些坚果,如核桃、白果、松子等,它们含丰富的神经代谢营养物质。
(3)少量钦酒。少量饮酒对本病有益,根据各人酒量不同,多者不宜超过50毫升,因为酒量过多,对肝脏损害较重,降低机体兔疫力,对疾病恢复有严重影响。
(4)戒烟。因烟中有害物质尼古丁等可使小血管收缩痉挛,减少血液供应。还有一种有害物质一氧化碳,能置换血液红细胸内的氧,使坐骨神经干本来不充足的营养成分更加减少,可能使病变加重。
学习完啦
点击下图,赢取现金奖励!
?????
----------------------end----------------------